我平時喜歡讀文學名著,看到推薦名著的書單,也經常會收藏起來。但是后來我發現自己收集的書單越積越多,越來越讀不完,因為我讀得很慢。更煩的是由于我每本書讀的時候中間隔的時間過長,導致我讀過的書里面,很多并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再過一段時間,在豆瓣上看“自己讀過的書”的時候,很多時候看著書名什么也記不起來了,一段時間下來,感覺提升不大。
后來我反思自己的問題,加上與身邊的朋友討論,總結出導致這種現象的兩個問題:一個是讀書的時候筆記做的太少,很多看過就過去了;另一個是讀書沒有體系,雖然都是名著,但是名著之間并沒有什么線索能夠把彼此串聯起來,結果也是容易遺忘。
所以,后來我決定:按照文學史的順序來讀,并做好摘抄和讀書筆記。因為我喜歡讀歐美的一些文學小說,所以我選擇了從歐美文學開始讀。
自從做了這兩個改變之后,我發現自己讀過的書,比以前那樣林林散散地讀名著,印象深刻多了。最重要的是在自己寫作的時候,也偶爾能夠記起自己看過的一些書中的故事和金句了,感覺收獲和提升都比以前好了很多。而且因為書之間形成了體系,還有一種掌控了知識和讀書節奏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下面是我的一些具體的書目:
希臘神話故事、伊利亞特、奧德賽
西方文學的源頭在《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就像中國文學的源頭在《詩經》、《楚辭》,所以可以說這兩本可以說是必讀的。
《神曲》、《十日談》、《堂吉訶德》、《哈姆雷特》
但丁被稱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所以中世紀文學里,但丁的《神曲》絕對不能錯過。薄伽丘的《十日談》、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作品。
《新愛洛依絲》、《浮士德》
這兩本書是啟蒙運動時期的文學作品,作者分別是盧梭和歌德。
這些是我今年看過的書,《十日談》、《莎士比亞》以前看過,再看一遍還有新的收獲。當然這個書單并不包括了所有的經典作品,比如古希臘文學部分,還有經典的古希臘悲劇、古希臘戲劇沒有涉及到,中世紀文學也不僅僅只有《神曲》,但是至少每個時期都有一本,以能夠讓自己了解到那個時期的一些情況。
目前正讀到《浮士德》,按文學史的歸類,在往后大致就是19世紀的浪漫主義文學,20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后現代主義文學,每一個期間的代表作家和代表文學作品,在文學史中都有舉例。今年的目標是希望能夠看30本歐美文學名著,能夠對歐美文學史中涉及到的文學作品有比較體系的理解。
關于講歐美文學史的書,其實可以推薦大家讀鄭克魯的《外國文學史》和李賦寧的《歐洲文學史》。對于文學史的書我并沒有通讀,但是文學史的書有兩個非常好的作用:一個是按文學史的體系和思路,有目標地去讀文學史中提到的經典作品;第二是能夠從文學史的書中,了解到作品的社會背景,以及這部作品所要表現的東西,從而加深自己的理解。
希望自己今年能夠完成30本歐美文學名著的閱讀目標,也希望大家能夠解除自己讀書過程中的迷惘,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