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結構性思維。這一節是寫如何(找)它的結構。
在這個結構中,書中給出了一個關鍵詞——強調復雜性。這樣一比對你就知道了,第二個規則一句話說出來,它講的是“整體性”;第三個規則講的是“復雜性”。
“復雜性”按照書中的綱要,它有兩種方式的展開。第三個規則怎么用呢?第一個用法就是你直接按照書中的綱要去展開,展開成這個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1.1,1.2,1.3,2.1,2.2,2.3……這是第一種方式
第二種方式,“而是根據所處理的性質,將修正案劃分為更多項來談。”也就是說(根據)所面對的問題的性質來進行劃分,來得到一個大綱的書寫方式。不過,不管是什么樣的大綱的書寫方式,總是符合結構性思維的。
結構性思維,其實也蠻簡單的,叫結論先行,上下對應,有邏輯關系,內部有相互關系。
這種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理解和思考我們面前的整個事物
他在后面又寫到了關于整理書寫大綱的一個案例——美國憲法案例來說明“注意事項”。
最后,他還提到了找結構的重要性。
在第二段說了一下結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沒有結構的話,規則二就不能用了。這就是它的重要性。
關于重要性,其實我有一個思考。我的問題是:既然規則三這么重要,為什么還要把它放在規則三的位置上,而不是放在前一個規則的前面呢?這就是我現在這個地方的一個思考,如果是我的話,我想我要去調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