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會擺渡誰,除了你自己!-《擺渡人》的得與失

11月3日,花了一周時間,終于在網易蝸牛讀書讀完了克萊爾.麥克福爾的《擺渡人》,感覺悵然若失、木然害怕,又覺得言過其實、不知所云。難道是因為意料之中的結局,還是因為長時間不讀書,喪失了思考能力,抑也許是長時間渾渾噩噩,喪失了感情能力?

一、故事很簡單。

一句話概括:一個出車禍的小女孩通過戀愛蘇醒的故事。一個詞評價:視死如歸。

迪倫,一個跟單親媽媽居住生活的初中生,平凡而幸福,成熟而敏感,,任性而不知天高地厚,在學校被孤立,朋友很少。偶然跟父親聯系上后,不顧母親的反對,依然坐上了去尋找父親的火車,期待而向往,結果火車在隧道遇到了車禍。然后,她的靈魂在恐懼慌亂中遇到了崔斯坦——一個命中注定的擺渡人,帶領她穿過惡魔密布的荒原,長途跋涉經過一個個的安全屋,最終到達臨界線的另一邊,一個叫做“家”的地方。但是,迪倫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沉迷其中并找到家的感覺,反而放不下、忘不了荒原中的感覺,于是在老婦人不確定的指引下義無反顧出逃。最后,迪倫歷經磨難,擺脫惡魔,堅定執著,說服崔斯坦,回到車禍的地方蘇醒,并遇到一個像崔斯坦的男孩,一句“原來你也在這里”結束。

故事中的安全屋是什么含義,愛情進化的不同階段?界限背后的老夫人代指的什么,先知還是預言?回頭后遇到的瑪麗為什么要死去,愛情的絆腳石?

二、愛情的渴望與勇氣

擺渡人,變換成不同的模樣取得死者的認可與信任,尊重并承認每個靈魂的獨特與美好,帶領并保護靈魂從生命終結達到分界線的光球。“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最直接的故事應該是關于愛情,一個瑪麗蘇的劇情。因為吸引、因為依賴、因為安全,所以愛情;因為愛情,所以渴望、所以信念、所以執著,才能念念不忘、勇往直前。在帶領穿越的過程中,迪倫的茫然失措被崔斯坦的冷酷、自信指引,面臨長途跋涉和惡魔,又被崔斯坦的沉著冷靜、自信安全所吸引,選擇了相信、依賴和安全,以及深陷其中不可拔,一往情深而回首。但其中的種種作為,卻又是盲目而殘忍,無知而狹隘。

崔斯坦被迪倫的熱情和成熟所感染,渴望經歷那種人類才有的心跳與沖動,敢于跳出不可能,最終走向圓滿。

但是,那種愛的熾熱如火,愛的義無反顧,愛的堅定執著,依然令人羨慕和神往。

三、生命的孤獨與豐富

擺渡人,一份沒有開始與終點的工作,在時間的荒原上孤獨的履行自己的職責。

生命是珍貴而孤獨的,是渴望豐富多彩的,是需要爭取才能圓滿的。擁有的時候意識不到,不去珍惜,失去了才會渴望擁有。

迪倫的生命是平凡而乏味的,充滿了對外面世界的好奇與向往,但又是敏感而恐懼的。所以當然遇到能帶領她、給他安全感,并讓他心跳不已的人的時候,她選擇了義無反顧,視死如歸的去追逐激動人心的生命。

崔斯坦的生命是重復而單調的,他是如此的孤獨,在時間的荒原里默默無聞,救贖別人而不能無法自我,沒有未來也不相信改變;日復一日,無始無終,循環往復。當他遇到一個愿意傾聽,愿意了解他生命的人,他的生命開始多姿多彩,充滿希望,因此他選擇面對不可能取真生困難,去追逐那份來之不易的愛情,最終救贖了自己。

如此看來,這本書的主題是多樣的,但又不深刻,也許并沒有那么的高度。

后記:看完知乎的評價,大家對這本書過高的評價普遍不感冒,覺得言過其譽,”總覺得意猶未盡,感覺如果作為瑪麗蘇的愛情小說不夠浪漫,作為心靈雞湯的美文的又不夠深刻,總之讀完讓我覺得一頭霧水,感覺不知道全文的主旨在哪里,有過譽的嫌疑“。如作者所希望的,如果能上升到宿命與輪回,能上升到救贖與自救,意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