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蘭花熱鬧地綻放了一個月。我一會兒來了,一會兒又走了,我看到它乍吐芳蕊,我嗅著它暗香浮動。我喝茶,我站立,我做事,都能感覺到它的精氣神存在于空間。現在它快謝了。有點悲傷,像一道光在我面前出現,倏忽又消失了。下一個花季它依然綻放吧。”
事實上,這段話是我今天下午在朋友圈里分享的一段話,還配上了我與花的一張合影。在決定發送這個分享之前,我糾結了半個小時。發還是不發,這樣的糾結經常會出現在我的頭腦里。以前的我,會選擇發出去,然后把它刪除或設為私密狀態,現在的我,會選擇保持允許,觀照那個頭腦里想要刪除它的沖動。我看到,那個刪除的沖動,是一個對自己的評判,是源于害怕被別人評判我不好的恐懼。
在冥想中,我問自己的心,問高靈,問更高的存在。我為什么想要在朋友圈曬,為什么曬了之后又要鞭撻自己的曬?我聽到的回應是:你當下的那個分享是當下真實靈感的呈現與表達,你分享出去的是那一個片刻的真實感受。過后想要刪除的念頭是頭腦的伎倆。而向微,你需要練習的功課是,勇敢流動地讓那一刻的靈感與感受流動自然地表達出來。真實的分享是很美的。你需要不斷有勇氣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靈感、覺察,袒露自己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