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1-08/15 犯錯的藝術

《工作DNA》一書,第7部分,有篇文章叫《犯錯之后》。在這篇文章中,郝明義先生提出:

面對錯誤,最忌的是錯上加錯。千萬不要只為補救而補救。只為補救而補救,會徹底陷入方法的盲點,反而更亂了章法;
佛家對“懺悔”卻有個動人的解釋:懺,知道自己過失所在;悔,從此不再重犯。如此而已。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其實,犯錯也是門藝術。


當代,有個流行的詞匯,叫“迭代”。

“迭代”的概念,起源于互聯網創業,其本意是說,互聯網創業的這些企業,在創業初期,不要追求完美產品,而是先盡快做出一個原型產品投放市場,再根據市場反饋修正原型產品中的錯誤,在不斷地試錯與糾錯中,使產品趨于完美,滿足市場需求。

迭代這一理念的優勝之處在于:迭代過程中,無論錯誤或是
修正措施,都是經過市場檢驗,而不是閉門造車的產物,每一次產品投放,經營者都知道其中必然有不足,并決心用這些錯誤所付出的代價,去換取市場真相。反之,如果沒有這些大膽的嘗試與試錯,企業只能永遠在猜測中研發產品,運氣好適銷對路,運氣不好只好一錯再錯。

犯錯的藝術第一條:在未知的世界里,大膽犯錯


犯錯的目的,是為了從錯誤中學習,如果再犯第二次,那就得不償失了。

我曾經給我的團隊約定一條關于犯錯的規則:任何人第一次犯一個新錯誤,不僅不追究責任,而且還會因為他為大家帶來了經驗而表揚;如果他第二次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可以當做他不小心,畢竟人是有慣性的;但如果他第三次犯同樣的錯誤,那就是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了。

犯錯的藝術第二條:對錯誤,要保持清醒的覺察,才能不使迭代的成本變為沉沒成本。


人們為什么容易一錯再錯?

郝明義先生說的“只為補救而補救”,是原因之一。比如:

  • 早上上班遲到了,為了避免懲罰,編了個謊話試圖蒙混過關;
  • 給客戶的報價單填寫錯了,利潤減少了,于是偷工減料來保持自己的利潤;
  • 工作中出了紕漏,被領導問責,千方百計將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或者強調外部因素;
  • ……

許多時候,“只為補救而補救”,不是為了把工作做好,只是為了粉飾太平,推卸責任,卻往往一錯再錯,得不償失。

犯錯的藝術第三條:既然犯錯,就勇于承擔責任,未來用改正錯誤后的行動來挽回損失;


一錯再錯的另一個原因是“習慣”:

  • 習慣晚上應酬,早上懶覺,所以總是難以準時上班;
  • 習慣做完報價就發出去,所以總是缺少檢查復核這個環節;
  • 遇到批評或反對時,習慣先解釋,而不是傾聽;
  • ……

糾正這些壞習慣的方法,不是說“我不要如何”,而是培養“我要如何”的新習慣。比如

  • 糾正晚上應酬,早上懶覺的方法,不是說“我不要睡懶覺”,而是培養“6點半起床”的新習慣;
  • 糾正做完報價就發出去的毛病,不是說“我不要急”,而是要培養“報價做完先存10分鐘”的新習慣;
  • 糾正遇到批評習慣先解釋的惡習,不是說“我不要說話”,而是要培養“在對方沒說完話前不插嘴”的新習慣;
  • ……

人類先天有一種“損失厭惡”的情結,說“我要”比說“我不要”的心理暗示力量更大一些。

犯錯的藝術第四條:要改掉一個壞習慣,就要找到對應的好習慣,通過培養好習慣的方法來改掉壞習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