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寶5歲時,喜歡上了電腦游戲。
我十分擔憂。
玩游戲傷眼睛,還容易上癮。那么多新聞報道都說,游戲讓孩子荒廢學業(yè),還會變得情感冷漠。
我自己的經(jīng)驗也是這樣。
我20歲開始玩游戲,有4-5年時間,人生是廢柴狀態(tài),學習和生活都靠后,一門心思先玩游戲。
我深知,游戲最可怕的不是浪費了時間,而是上癮,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會帶來深深的挫敗感、虛無感和內疚感,這些情緒都是有毀滅性的。
小寶才5歲,他迷上游戲可怎么得了?
我輾轉反側,又想起了我讀研時的一個美國學生。
他也愛玩游戲,但一點不頹廢。相反,他生機勃勃,每天傻樂著學習和玩,平均三分鐘講個笑話,有一大堆朋友。
他有時打開電腦,給我看他收集的搞笑廣告,自己先樂得哈哈大笑。
我十分惆悵,為啥我打開電腦,不管一開始想干什么,最后都變成玩游戲?人家怎么就這么收放自如?
我后來想到,他有一個大本子,寫滿了日程表。先把重要的填上去,空出來的時段,就用來玩游戲。因為是主動選擇,而且有時間限制,所以他毫無壓力,玩得很高興。
這才是秘密和關鍵吧。
那么,到底要不要在小寶面前把電腦藏起來,杜絕他玩游戲呢?
我一顆心沉甸甸的,翻來覆去想了一整夜。
他出生在一個數(shù)據(jù)時代,不可能遠離電腦。現(xiàn)在我可以壓制他,但將來呢?在我目光不及的地方呢?
我決定同意小寶玩游戲,但和他約法三章:
一、只在寒暑假玩。
二、每天玩一小時,分2-4次。
三、玩我指定的游戲。
小寶欣然同意了。
到了寒暑假,我教他玩《英雄無敵3》。
每次開始前,我先問他:“你打算玩多久?”
他一般回答:“15分鐘。到時間你叫我。如果超過15分鐘你沒叫我,就還算15分鐘。”
我按時叫他,他會稍微拖個一兩分鐘,就主動關掉電腦。
我馬上稱贊他:“你是個自制力很強的小孩,你說話算話。”或者“正玩得開心,卻能退出來,非常不容易。這說明你很有契約精神。”
有時候他拖著,不想結束。我就故意說:“小寶最有自制力了,他馬上要關電腦了。”
他掙扎一會,終于關掉,然后露出大大的笑容。
尹建莉老師說過: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的,自尊是與生俱來的。自尊感匱乏的孩子,不是天生缺少自尊心,而是他的自尊心已在前面的生活中被嚴重磨損了,家長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就是損壞的外因。
這件事,讓我深深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正確和甘美。
面對迷戀電腦游戲這個負性事件,當我付出尊重和信任的時候,孩子回報給我的,是最美好的成長——遵守約定、發(fā)展自律。
2
故事還沒有結束。
每年寒暑假,小寶玩完游戲后,都會興致勃勃地和我討論,比如:
——媽媽,如果鳳凰和黃金龍單挑,誰會贏?
——媽媽,泰坦厲害,還是大天使厲害?
——媽媽,你想當美杜莎女王,還是吸血鬼王?
我煩死了。
我告訴他:“寶貝我們不聊這些了,好無聊。”
他眨眨眼睛,過一會兒就換個切入點:“媽媽你的戒指真漂亮。你喜歡《英雄無敵》里哪個戒指?生命之戒還是寶石戒指?”
我無語,只好繼續(xù)琢磨,還能想辦法把壞事變好事不?
后來還真想到了幾個辦法。
第一個,聊游戲學作文
我跟他說:“小寶,我們來玩猜謎語的游戲。我描述一個《英雄無敵》里的生物,但不能說出它的名字,你來猜是誰。然后你描述,我來猜。”
他很高興:“好呀好呀。”
《英雄無敵》里有9個種族126種生物,比如半獸人、餓狼騎士、精靈、美杜莎女王……有不同的外貌和能力。
在等車、排隊、坐地鐵的無聊時光里,我們開心地玩了起來:
“我有長長的頭發(fā),凌亂地糾結在一起。我和任何人對視,他都會變成石頭。我是誰?”
“美杜莎女王!”
“我生活在美麗的森林里。每天清晨,陽光透過樹葉,照在我唯一的角上。我徜徉著,幸福又寧謐。我是誰?”
“獨角獸!”
“我個頭小小,全身土黃,走路一蹦一跳,不停地擦鼻涕。我是誰?”
“小怪物!”
作文離不開觀察、描述,這種玩法就是觀察和描述的刻意練習。
第二個,聊游戲練算術
126種生物,有不同的生命值和攻擊力、防御力、殺傷力。
我和小寶在公園玩,每人演一種生物。比如我是鳳凰,他是泰坦巨人。
我扭他一下,說:“我咬掉了你34滴血,你還剩多少生命值?”
小寶說:“300減34,那就是266了。”
他拍我一下,說:“我的箭造成了56點損傷,你呢?”
我說:“我原來200,現(xiàn)在剩144了。”
二年級一開學,數(shù)學老師表揚小寶:“進步很快,一年級時10以內加減法還要掰手指呢,現(xiàn)在兩位數(shù)都可以口算了。”
是的,練習口算其實不用坐下來,愁眉苦臉地捧著一本習題集寫呀寫。
第三個,玩游戲學英語
等小寶覺得,《英雄無敵》已經(jīng)是寒暑假伴侶的時候,老公默默下載了英文版。
小寶怒,我倆偷笑。
親愛的小孩,里面有幾百個陌生單詞,你可以慢慢親近它們。
我們不著急,你也不用著急。
不知道的,可以來問爸爸媽媽,或者查電子詞典。
我們很善良,是知無不言的人哦。
小寶只好郁悶地去玩了。
3
生活從來不是完美和一帆風順的。
我們的生活不是,孩子的也不是。
在長長的一生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挫折、磨難、輕視,迷途的悵惘和失敗的苦痛。我們會做錯選擇,走錯路,輸?shù)粢槐P棋。
但重要的,不是我們遇到什么,而是我們如何面對。
掌握對生活的主動權,把壞事變成好事——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也是對孩子最好的祝福。
羅爾德 達爾是英國了不起的兒童文學家,全世界有千百萬孩子為他瘋狂著迷,他三度獲得了“愛倫坡文學家”,《了不起的狐貍爸爸》、《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等故事,讓孩子們愛不釋手。英國讀者有一次票選當代文學大師,他甚至戰(zhàn)勝了《哈利波特》之母JK羅琳。
但當羅爾德還是個寄宿學校學生的時候,他的英文作文老師給他的評語是這樣的:
我不曾遇到過哪個學生像他那么詞不達意的。他似乎不能在紙上梳理出自己的想法……一直在東拉西扯……觀念偏頗……含混不清。詞匯有限,句子結構常常出錯。他讓我聯(lián)想到駱駝。
這個不太好的評語,反而讓羅爾德奮發(fā)圖強,在文學上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用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來說,經(jīng)驗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經(jīng)驗的解釋。
我們對自己經(jīng)驗的解釋,決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我們對孩子經(jīng)驗的解釋,決定了孩子的發(fā)展方向。
只要父母有足夠的祝福,孩子有權利,也有能力面對成長的艱辛。
所以,當孩子玩游戲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好這個機會,引導他既享受游戲世界的美妙,又能遷移到現(xiàn)實世界中。
當孩子沉迷于看《熊出沒》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好這個機會,引導他了解動畫的制作原理,分析這個動畫的主題和表現(xiàn)方式,帶他去旅行的時候,讓他想象如果光頭強和熊大熊二也在,會發(fā)生什么故事……
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挫折,我們可以用好這個機會,讓孩子明白付出和收獲的關系,教給孩子他平時不想聽的學習方法……
當孩子在社交上遇到困難,我們可以用好這個機會,讓孩子在被孤立和傷害中,學會共情,學會體會別人的感受,學會如何主動向別人伸出手……
沒有人希望孩子的生活中,出現(xiàn)負性事件。
但如果出現(xiàn)了,我們也不要白白地消耗情緒和時間。
我們要用耐心和智慧,用尊重和信任,和孩子通力合作,把它變成教育的良機。
這才是教育的光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