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氣不錯,只是太陽大了些,其實我倒也不覺得有多熱,可能懼怕的人不是怕這熱而是怕被曬黑吧。
這幾日駕考出了新規,科二的難度倒是降了很多,反而明天要考的科三‘升了級’,傳聞福州考場是死亡難度,百多人一個沒過。還好,我沒在福州考場考,當初選了個偏僻地方的駕校尋思這地方考的簡單點,但也沒在前幾日的科二中感覺到簡單多少,反倒是在這個時刻這份簡單成了救命稻草。
和周邊各大城市,如廣東、深圳等相比,各大考場一兩百號人要么全軍覆沒要么只過一兩個,這個小城市的百分十通過率簡直是個奇跡。當然,如果沒過,對我而言兩者并沒有什么區別。這么夸張的數據只說明不用幾日規則就會有變動,至于是好是壞只對失敗的我有用。
這個城市叫福安,別看帶個福,福安只是縣級市跟福州沒啥關系,是隸屬于寧德市的,寧德市的考場就設在福安。想想福建還真是個尷尬的地方,人們都知道有個廈門,次之還知道省會是福州,再次之可能知道這里有和臺灣一宗同源的閩南話,至于其他,怕也是摸不著什么頭腦。
其實要我說福建這片土地真的是又荒又莽,荒的是地莽的是人,以前我一直認為福建作為沿海城市甚至比不上內陸城市發達是因為政治因素,比如說臺灣,這倆地方近到甚至可以直接跨過海面看到對面的陸地,何況當初隨蔣去的也有不少閩人。姑且不論這想法對不對吧,我的朋友恭文倒給了我一個新視角:作為沿海城市,福建的地理位置自然是不差的,但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山,綿延不絕的山。這里的山按地理里劃分叫‘丘陵’,實在不怎么高,多數只有一二百米,也不知在北方人眼里這東西叫不叫作‘山’。上次他坐動車去江蘇看了一路的山然后跟我感嘆:“真是山連著山,一路都是山,直到出了福建一段距離后,瞬間豁然開朗,一望去皆是平原一眼可望到低?!?/p>
話又說回來,在閩這片土地上,要說還有啥有意思的事,我想‘語言’肯定算的上一絕,或許絕大部分人熟知臺灣人常說的閩南話是來自閩南,畢竟名字已經說明一切了。但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閩地的方言不僅多還很雜,在同一體系內的方言都不相同,可以說十里八鄉不同音完全是真實寫照。從旅游業的發展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優點,但語言的繁復只會給人之間帶來更多的矛盾。
先從語言本身來說,我這的主要方言是‘福州話’,若要說福州話的難度,我也不太懂,但和普通話可以說是完全不在一個體系的,不懂的人聽起來估計跟鳥語是一個模樣吧。而本地人常把方言當成識別系統,是自己人就對他好一點(當然這在哪都一樣),對不是自己人就用半侮辱性的詞匯,本地人常把外地人標上地名再加個兒子,如常有四川打工者會被稱為四川兒子(當然都是用福州話,只是兒子的發音拼不出來,如果是中文拼音應該是:gian),或許有的人會認為我小題大作,但我認為這個現象的背后是排外性,他們要分得清清楚楚哪些是自己人,程度夸張到了隔壁村隔壁鎮都是兒子,而且理所當然。他們就像小環套大環,大環套小環,大家都得是一套,要不然就得是兒子。
所謂荒,荒的是經濟,所謂莽,莽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