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于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以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相見的。
?? ——紀伯倫
每每讀到這首小詩,內心都升起無限的溫暖和對生命的呵護與崇敬。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同時也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在養育女兒的這六年中,我越來越確信這一點。與其說是我養育了女兒,不如說是女兒陪伴和滋養了我,并且一直在提升我的生命質量,讓我越發看到生命之光,越發想探尋生命的真諦。正是這種直覺的引領,讓我坐在了小船老師親子關系的課堂上,一切的發生都是那么自然,一切的因緣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一封遺書
是啊,我們每個人都那么不愿意面對死亡,尤其是與自己深愛
的孩子談論死亡。可是小船老師開篇就給我們假設了一個頻臨死亡的情境,讓我們在飛機失事的邊緣,給自己的孩子寫一封遺書。以下,便是我的遺書,我想把它記錄下來:
親愛的Daisy,
感謝你來到我的生命中與我相伴,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生命的意義。是你的到來,讓我經歷了人生中無比奇妙的體驗,因為有了你,世界是如此的不同,如此的美好。而我,也因為你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更加熱愛這個世界。
還記得你對我說過的話嗎?你說當你還在天上做小天使的時候,有一天,你撥開云層那一剎那,發現了我和爸爸,你好喜歡我們。于是,你就對旁邊的守護天使說:“我想讓這個女人做我的媽媽,這個男人做我的爸爸”,但守護天使卻搖搖頭說不可以。你繼續著天國里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守護天使趁著你睡著的時候偷偷把你推下來,于是你就成了媽媽肚子里的寶寶,你說這真是一個大驚喜。當你出生那一刻,看到旁邊的這個女人正是你當初選擇的媽媽。
現在,媽媽可能也要去做小天使了,媽媽可能無法每天陪在你的身邊了。媽媽做小天使也有很多工作呢!但是,偶爾媽媽也會撥開云層偷偷看看你。你,一定要幸福,一定要開心哦!等你很久很久以后再做回小天使的時候,我們再一起工作吧。
愛你的Cherry
就在剛剛,把這封信從紙上抄寫到電腦那一刻,我的眼睛還是忍不住濕潤了。對我們的孩子,我們是多么的不舍。而最終,飛機沒有遇難,我們都獲得了重生。于是,我們便開始向死而生。這種大難不死的感覺,讓我明白了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長的,這種延長是“內涵性”的,是通過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提高生命的密度和質感,激發生命的內在活力。只有這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展現出無限的可能性。
感謝小船老師帶領我們一起面對死亡,感謝小船老師引領我們重生。
(二)如何愛
是的,我們都愛我們的孩子,無比地深愛。可是,我們真的知道該如何去愛嗎?當我們十月懷胎的時候,我們只期望肚子里的寶寶能夠平安降臨就好,出生以后比較短的時間內,或許我們也僅僅希望孩子身體健康就好。可是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走過,我們所看到的孩子的“缺點”原來越多:“怎么看起來皮膚那么黑啊,怎么感覺眼睛那么小啊,怎么脾氣這么大,怎么不愛笑呢,怎么這么自私,怎么不愛學習……”。然后,我們的指責和期待也越來越多。我們怎么變了呢?我們還是當初那個僅僅希望孩子健康平安快樂的媽媽/爸爸嗎?是的,孩子出生三個月內,媽媽體內分泌一種“多巴胺”的物質,在這種神奇的物質作用下,媽媽眼里的孩子是完美的,越看越喜歡。但不幸的是,多巴胺有效期只有三個月,三個月之后,我們看孩子就沒有這種神奇物質的作用了,那么,自此以后的愛,都是一種修煉和修行。
我們常常說:“孩子,我希望你……;孩子,你不能……;孩子,我認為你是……”,我們認為這些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心里卻在說:“我知道你為我好,可是我很不好”。小船老師通過一個現場展示,讓我們對孩子這種“不好”的感覺感同身受。她請了一個學員上臺扮演孩子,然后臺下同學每說一句“孩子,我希望你……”,老師就給孩子掛一個包包在身上;臺下同學每說一句“孩子,你不能……”,老師就給孩子綁上一根繩子;臺下同學每說一句“孩子,我認為你是……”,老師就給孩子身上、臉上貼一個小便簽紙條。最后,這個孩子只想躲起來,想逃,想把包包、繩子、紙條全部拆下來!是啊,我們每一個“我希望”或許都給孩子帶來了壓力,每一個“你不能”都束縛了孩子的手腳,每一個“我認為你是”都給孩子貼上了標簽,多么痛的領悟!
經過這個練習,讓我更加懂得,愛孩子,就愛TA本來的樣子,尊重孩子的生命狀態,放棄所謂的“為你好”的執念,愛TA如其所是,而非我所想。無條件養育是父母無比珍貴的信念。
?(三)生命的五朵金花
?“生命的五朵金花”,單單這樣一種表述就已經非常美好和美妙。我們看孩子,是把孩子放在“生命”的層面上去看的。每一個孩子的生命都需要通過不斷地給予心理營養才能成長、綻放,開出“生命的五朵金花”,這五朵金花便是:愛與被愛,連接,獨立自主,安全感,價值感。而生命之花不是隨隨便便能夠開放并且綻放的,是需要源源不斷的心理營養供給,這些心理營養包括:榜樣/模范、安全感、肯定/贊美/認同、愛、生命中至重、無條件的接納。在講述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小船老師帶領我們做了一個“你是最最重要的”練習,大致做法是:小組同學拉手圍成一圈,一個同學站在圓圈中間,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對圍圈的每一位同學說:“我是***,在我的世界里,我是最最重要的。”然后,圍圈的同學全部對著TA豎起大拇指,齊聲對TA說:“***,你是最最重要的。”直到中間的同學點頭示意滿足了為止,然后大家相擁在一起。當我站在中間時,感到周圍同學對我大大的關注和肯定,還有支持,那一刻,感覺自己被愛包圍,感覺自己真的好重要。而當我作為圍圈的一員時,我伸出大拇指對中間同學說TA是最最重要的時候,我甚至被自己的付出與支持感動,被大家齊心的呼喚聲感動,被圓圈中間甚至翩翩起舞的人兒的幸福與滿足所感動。
?回到家,我和家人做了這個小游戲,讓女兒作為站在中間的那個人。那個當下,女兒真的無比開心與滿足,那種開心仿佛一個放飛的生命,如此輕快。孩子的心,真的好容易滿足,當我們放下自己,與她真實連接的時候,孩子的便可以融化在愛的滋養里。
(四)知識與工具
?一直相信,孩子本身沒有問題,問題都在家長身上。所以,家長自身的學習成長是至關重要的。而在學習城中過程中,“覺察”是最重要的一環,也是改變的開始。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感受力,覺察自己的身心和生命狀態。育兒的本質,是覺察和修煉自己,育兒先育己。在學習過程中,老師講授了很多知識和工具的部分,我們帶著自我覺察去學習這些部分,就會收獲的更多。知識的部分諸如:兒童心理發展特點(21歲之前的人生五階段)、聆聽的三種層次(他說,我想;他說,我感受,聽到言下之意,聽到情緒;他說,我感受他的生命能量狀態)、孩子四種性格類型(熱血型、冷靜型、激進型、憂郁型)、三種不同感官類型(視覺型、聽覺型、感覺型)的孩子適合的不同學習方式、教練狀態(中正、打開、覺察、連接、抱持、和諧)、情緒垃圾桶、溝通五層次(打招呼、講事實、講觀點、談感受、敞開)等等。工具部分諸如: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在樹上不同位置圖)、冰山模型(行為只是表象,行為下面的:感受、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生命力)、意義換框法(打破局限性信念,因為A所以B--因為A說不定更好)、情緒掃描儀、情緒餅干人、情緒抽離法、Grow目標模型(目標、現狀、資源、行動)、理解層次模型(環境、行為、能力、信念與價值觀、身份、精神)等等。知識和工具需要經常使用,才會不斷熟練和提升。
?課堂上,很多工具都練習過,但是課后遇到真實案例或情境,使用起來還是不太熟練。所以,計劃進一步學習,更多地尋求知識和工具背后的原理、內涵,加深理解,學以致用。
(五)公益落地
其實,課程上到三階段,學習的東西蠻多,加之平時的積累,感覺大家都是有東西可分享也樂于分享。學習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快樂,為了提升,為了以愛傳愛、自助助人。所以公益落地這個環節,是最有意義和價值的。期待自己和同學們都能找到好的切入點,開啟美好的公益分享之旅。
結語:四天,跟隨小船老師在親子關系的海上航行,感覺老師是在用生命領航。在小船老師的課堂上,感受到的無處不是真誠、溫暖、修行與感恩。我對小船老師說她是在用生命影響生命,而小船老師卻說:是你的內在光遇見了我的內在光了。是啊,兩個內在的生命之光相遇是怎樣一種美妙的體驗!如果我們在親子關系中,在育兒的漫長歲月里,也用我們的生命滋養孩子的生命,用我們的內在之光點亮孩子的內在之光,那將是多么美麗的人生畫卷。
最后,真心感恩所有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