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更的第95天
?學習和成長從來不是孤立的,每一次的學習都是有榜樣和樣本帶來的影響。
說到學習讓我想到小時候學自行車,小時候學騎自行車都是好幾個小孩一起。每個人推一輛自行車去操場上,順著推力站到腳蹬上。踩一下腳助一下力,剛騎上去車子一歪整個人被壓在自行車下面。學了幾天還是沒進展,頂多就是滑行的距離遠了一點。
真正讓我學會,是因為我們一起學的一個小朋友開始歪歪扭扭的能騎了??吹接腥藢W會了對我的影響很大,兩個想法首先就是,(連)你(都)行,那我也(肯定)行。這個想法成為我最有效的驅動力,還是就是看到了對標的人,學習起來就有方向了一點,都有人學會了并且在我眼前。榜樣的力量出現了。
這個觀念對我的影響很大,一個是不服輸你能做到的那我也能做到。無論之前對學習一樣東西抱有多大的困難感,在看到有人能做到的時候都會有所減少。有人都已經做到了,連不如我的都做到了,那我怎么會做不到呢?
?所以學習最終從來不是悶頭學,而是在參考,在模仿,在對比中得到的。
我們每次的學習動機,大部分都是被外界觸發的行為,看到別人唱歌好聽自己想學,看到彈吉他好帥自己想學。我小時候學下棋就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在玩,不得不說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
從這里可以看到每一次的學習都是觸發行為,就好像我開始寫作。看到的可能是知識變現而不是寫作本身,開始的被吸引的地方就是一些模仿的沖動。
學習本身很難有明顯的效果,還是上一篇說的。成長就不斷的把別人比下去的過程,而這個別人,就是激發你對標的目標。這個目標在你的學習中起到的作用很多,可以是榜樣,可以是目標,可以是教練,可以是追趕對象,同樣也可以是開始進入學習一樣東西的模仿對象。
就像我們學習寫作,很多寫作的老師都建議我們多去看好文章。多去分析他們的行為邏輯,文章謀篇布局。這個學習的過程就是一次假想的過程,就是如果你是和文章的作者你為什么要這樣寫。用假想把作者的思路鏡像到你的大腦里,重構出整個思路出來。
?把自己假想成對方,站在他的角度和環境里面去體驗作者的感受。
我看到文章會先看破題,從哪個角度入手。又如何推進文章方向,其中的銜接點在那里。他的觀點立意是從那里地方表現出來的。如果你學會的鏡像思考,會讓你有效的推測出對方的行動意圖,理解對方的行動目標。把自己假想成對方,站在他的角度和環境里面去體驗他的感受。
這樣做等于復制了他的感受和體驗,可以讓你在沒學會的時候,感受到擁有這個能力的感覺。這里我有一篇文章暗箱操作讓你體驗一下高手的感覺.認知課 - 簡書用假想讓自己體驗到高手的感覺,用高手的感覺在去學習。整個的感受和經驗,會讓你更快的熟悉這方面的知識。
1942電影里面地主對長工說,在給我10年我還是地主。為什么他敢怎么說,就是因為他有當地主的經驗方法。有這樣一份拷貝的想法在大腦,在去做起來自然就輕車熟路。如果你學習能力上進度相對緩慢,不能理解成功者的行動思路和行動目標,自學總是失敗的原因就是,缺乏學習環境?;蛘哒f沒有學習環境,還有可能就是你根本意識不到這樣的學習環境存在。
?想要做到思維的復制,就要從物理上接近目標!
想馬上做的拷貝別人的思維是很難的,它需要對自己了解,對學習的東西了解,對別人的能力了解。
做到這些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我自己學習寫作就是先在物理上接近這些厲害的人。你如果想學會寫作最好的辦法是什么,就是先在寫作的環境里養著。你每天的生活里面,都有人討論寫作,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寫作分享。耳熟目染的就會讓你得到很多知識,這也是為什么要參加社群和學習課程的原因。我想學寫作我就把自己,放進這個寫作的氛圍里面。自己會不會這個知識先放一邊,先進入這個領域湊湊熱鬧。
你想直接出書當然很難,但是你可以無限次的靠近出書。你只要在寫作的圈子里面,總會有機會聽說或者接觸到有人出書。首先就是你要在這樣的環境,在這個接近的過程中,不要忘了我們用多維競爭力打造自己的優勢。
?信息的接收并不是真正的學習,那頂多是知識的儲存。真正的學習一定是在互動中,在群體中共同對標的成長。
在你想要學習的知識環境里面,耳熟目染的去學才能真正的學到東西。平心而論我們很多時候學到東西的原因,就是看到那些真正做點的人。在有些地方還不如自己,透明都做到了,那我肯定能做到,榜樣不一定都是膜拜的學習,還有追趕的學習。
不要把自己隔離出去,想真正學到東西就要不斷的接近優秀的人。哪怕不能產生很多的交往,也要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能經常看到他。讓自己對比他,學習他,模仿他,拷貝他。你每天都能見到優秀的人,時間久了你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變化的驅動力。從現在開始不要,覺得厲害的人,厲害的知識和你沒關系。你要的是把他拷貝過來,變成自己的經驗方法思維。
無戒90天寫作主題訓練營
魚堂主:原創首發,歡迎轉載分享請私信聯系。今天的思考就到這里,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你帶來改變,有什么疑問和想和我探討的故事歡迎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