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維,也稱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例子: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維,有人落水正向思維是“救人離水”,而司馬光砸破水缸“讓水離人”。
一個博士群里有人提問:一滴水從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體下來,砸到人會不會砸傷?或砸死?群里一下就熱鬧起來,各種公式,各種假設,各種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計算,足足討論了近一個小時 。后來,一個不小心進錯群的人默默問了一句:你們沒有淋過雨嗎 ?
一位大爺到菜市場買菜,挑了3個西紅柿到到秤盤,攤主秤了下:“一斤半3塊7。”大爺:“做湯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紅柿。攤主:“一斤二兩,3塊。”正當身邊人想提醒大爺注意秤時,大爺從容的掏出了七毛錢,拿起剛剛去掉的那個大的西紅柿,瀟灑地走開了。
馬云以及他的阿里鐵軍利用逆向思維重構了人、貨、場景之間的關系,讓電商走進千家萬戶,也成就了阿里現在的互聯網霸主地位。
逆向思維的人都能夠反其道而思,反其道而行之,總能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掌握幾種逆向思維模式,讓自己在職場中更甚一籌。
1、反轉型逆向思維法。
這種方法是指從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進行思考,產生發明構思的途徑。“事物的相反方向”常常從事物的功能、結構、因果關系等三個方面作反向思維。比如,喬布斯推出沒有按鍵的蘋果手機,立刻在手機市場占領絕對優勢。
2、轉換型逆向思維法。
這是指在研究問題時,由于解決這一問題的手段受阻,而轉換成另一種手段,或轉換思考角度思考,以使問題順利解決的思維方法。
3、缺點逆向思維法。
這是一種利用事物的缺點,將缺點變為可利用的東西,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的思維發明方法。這種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點為目的,相反,它是將缺點化弊為利,找到解決方法。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活中,多運用逆向思維,換個角度看問題,你會發現,失去也是另一種擁有,失意也會變成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