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報到的第一天,小t的父母、外婆鄭重其事地牽著他一起來到我面前。要不是他們親口告訴我,我還真不敢相信:眼前這個大眼睛男孩是一個聽力存在嚴重障礙的殘疾孩子。由于那天家長很多,我和小t的家長只是簡單的了解一下他的情況,沒有過多的交流。
第二天是入學教育。我考慮到小t的聽力不好,將他安排在中間的第一排座位。上課時,他一點兒也不安分,一雙眼睛總是東張西望,很少注視前方。下課時,他不是在教室里高聲大叫就是在走廊里與同學追追打打。當我走到他面前,輕聲問他:“t,你講話怎么這么大聲音呀?”他只是呆呆地望著我,眼里顯現出一絲茫然。我只好俯下身子,將嘴貼近他聽力稍好一些的左耳重復問了一遍。他仍然沒有回應我,我不知道該怎樣與他交流,干脆面向他,指著自己的嘴巴,然后用食指做了一個“靜音”的手勢。這回,他這下好像明白了。有些難為情地低下頭。
上課時,他只要看到我們演示課件,非常興奮。“咿咿呀呀”說個不停,而當我提問時,他也會舉起小手。而我真正一旦請他回答,他說的我一句也聽不懂。我不忍心打擊他的自信心,總是面帶微笑地望著他,直到他說完為止。可班里的學生畢竟才剛剛入學,還不太懂事,他們一聽,就樂了。不由得議論紛紛:“t說的是哪國語言?”“我們怎么聽不清?”我請大家安靜下來,走到小t的座位前,牽著他的手來到講臺上。認真而略帶嚴肅地對孩子們說:“親愛的孩子們,你們看,小t的右耳聽力不好,但他非常熱愛生活,熱愛學習。他為了聽清楚老師的課,一直戴著助聽器學習。而且,他的發音不夠標準,但他一直在努力,想學好拼音。我們來為他加加油,好嗎?”說完,我帶頭鼓起掌來。孩子們見我這樣,紛紛效仿,教室里沸騰了。我對小t豎起大拇指,告訴他:“老師和同學們都喜歡你,你要加油哦!”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與小t的家人多次聯系,發現小t的家人非常開明,雖然他患有殘疾,但家人從沒有嫌棄過他,而是給予他加倍的關心與愛。他現在戴的高頻耳機價格不菲,而且已經換了幾副耳機了。從他三個月開始,家人發現他的聽力異常,就一直為他奔波,為了教他聽聲音、說話,全家人受盡了煎熬,其中的艱辛難以想象。
一想到孩子受的這些苦,我作為老師都很心疼。我只想著要多關注他,甚至要保護他,不讓他在班里受一點點委屈和傷害。但是我又轉念一想:這樣過度保護他是真正的愛嗎?他如果不能適應這個班級、學校的生活,培養自己的能力,長大又怎么適應環境呢?我應該像對待其他孩子一樣來對待他、要求他,才是真正的愛!他的家人沒有將他送到特殊教育學校讀書,不就是想讓他能夠與健康的孩子一樣享受這種集體生活嗎?
我頓時豁然開朗了。我不再糾結了,課堂上,我與他互動,努力地聽懂他的語言;休息時,我教他玩游戲、打掃教室,學會與同學文明相處;運動會我鼓勵他參加親子跳繩活動......他除了偶爾有些時候要我們猜猜他的意圖以外,與其他孩子沒有什么不同。
我和班里的孩子們與小t的相處一天比一天和諧,因為我們每天都在進步:我們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也許是一個善意的眼神、也許是一個鼓勵的微笑,就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