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解決自己制定年目標時出現的問題
2.問題描述
雖然已經意識到期望二“養成高效的行動習慣”犯了手段目標化的毛病,但向上一級提煉的時候無法和前幾張表格有效結合,導致期待、目標分解環節卡殼。
3.問答前自己設想的解決思路
自己向上推發現是身份定位就不清晰,無法有效指導人生九宮格、夢想時光軸及后續目標分解,整個環節無法貫通,難以激發自我驅動力,設想是通過問答確定身份定位,想清楚自己到底想成為什么樣的人,然后按照常規步驟完整梳理出年度期望、目標,并進行分解。
4.實際的解決過程
關于存在“手段目標化”問題的目標二“養成高效的行動習慣”,加一首先引導我向上提煉得出——“構建自己的個人管理系統”,然后回答實現這個目標自己要做哪些事情,盡量寫
我想到了七條以及它們的作用:
(1)成為三級拆書家——學以致用的讀書方法
(2)系統學習教練技術——發掘自身的潛力
(3)在公司內組織一個沙龍,把樂于學習成長的伙伴聚在一起,把自己學到的東西進行分享——教是最好的學,提升自己的使用價值,構建小范圍的同儕力量
(4)報名相關的課程,如“做自己的CEO”——系統學習方法論
(5)讀《高效能人事的七個習慣》等個人管理領域書籍——相關主題閱讀
(6)找那些做的好的人學習經驗——前輩取經
(7)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精力保障
之后不斷對這七條進行聚焦,從中篩選出了最具有抓手效果的(3)。
對了!就是它,我要把自己花錢學到的東西在朋友、同事之間分享。那么為了教會別人,首先我就必須學好,還要不斷反思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閱讀大量的相關的書籍,更重要的是要自己真正去踐行,才能讓別人相信自己分享給別人的東西是真正有價值的。若是想實現這一切,沒有高效的行動習慣可能嗎?不提升個人管理可以嗎?沒有良好的作息習慣能保證嗎?
然后,加一進一步引導我設想明年年末,年中,一月末的樣子,問我是否能確定不同時間段內自己應該做什么,當說到一月末望達到的樣子和應該做的事情時,我明顯感覺到體內一股熱血上涌,頓時產生了強烈的壓力感,對了,這就是我現在能看清的距離,56天!那么一月末就是我當前能看清的“終點”,以終為始,現在應該干什么,一下就變得清晰起來了。
5.過程中的感受
一開始是沒有太理解這種方式的,覺得偏了,怎么直接就開始討論目標分解表了呢,我連自己的身份都還沒完全確認啊!甚至一度想打斷加一讓討論的重點回到自己預想的身份確認環節上來。直到我們將注意力拉倒一月末——“如果我要在一月份進行第一場活動,那么我需要做什么?”
……
我的媽啊,瞬間就有了拖延癥患者被截止時間逼得開始行動時的那種強大的驅動力。
但,這次的驅動力沒有伴隨著大量的焦慮,而是,興奮、幸福。
結束談話時,已經過了一個小時,而我的感覺卻仿佛不到30分鐘。
6.反思
6.1自己沒考慮到的點:高度不足時是難以看清整個人生走向的。當你都看不清十米以外是哪的時候,怎么可能明確的知道哪座山里的風景就是你最喜歡的呢?而當你都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時,又如何指導自己的行動激發自己潛力呢?
6.2前面的幾張表格只是讓自己大致確定想成為的人和得到的狀態、成果,只要方向對了,不必過多糾結擔心那并非是自己這輩子想達到的樣子,那幾張表格本身的就是為了激發自己向前走,推動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動起來,讓一切動起來,讓自己能站的更高看的更遠,一切就會越來越清晰。
7.收獲
7.1寫作!輸出!踐行!
7.2成為節點,不單單做知識的接收者。
7.2輕裝上陣,不要強求表格、過程的完美,需要的是成果。
7.3核心問題:“我能給別人帶來什么?”
7.4心里要想著遠方,但如果還看不清遠方的細節,就把視線拉回來,朝那個方向上能看清能激發自己的地方走。
8.概念、工具及書目
8.1新概念: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簡化可實行產品
8.2強化概念:以終為始、抓手思維、同儕力量
8.3工具:人生告別會
8.4書目:《精益創業》《刻意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