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秘史:日本人在投降書上改了一個字,麥克阿瑟哈哈大笑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麥克阿瑟飛抵日本,決定其投降細節問題。

當時,東條英機后的新任首相,叫東久邇稔彥,一個有著皇族血統的首相,積極配合老麥工作。

他把日本終戰聯絡委員長有末精三叫過去,催他把投降詔書送給麥克阿瑟閱示。

日本投降,密蘇里號的簽字儀式現場

這時,日本陸軍大臣下村定、海軍大臣米內光政等人,提出不同意見,說海軍確實是戰敗了,但陸軍并未戰敗,為什么要用“投降”一詞?

首相說,“日本戰敗,如患腦溢血暴卒一樣,軍官與全體國民一樣,都應該徹底反省、懺悔,以共存共榮為旨,與世界走和平繁榮之路。”

一番爭論后,最終用了“投降”一詞。

日本天皇裕仁的《終戰詔書》,注意此書是面向日本國內的版本,用的還是“朕”

有末精三帶著天皇裕仁的親筆詔書,去盟軍總部拜見麥克阿瑟。

這一歷史時刻,各戰勝國代表都在場,大家傳閱裕仁的投降詔書,難掩激動。打幾年仗,不就為了日本天皇這封投降詔書嗎?

中文版的降書

突然,美國軍官惠特尼提出了異議。這位美國律師出身的將軍,一向具有法治精神,對投降詔書上的措辭不滿。

幾天前,麥克阿瑟在菲律賓時,讓日本大使帶回一個投降事宜的草稿,他們想這次投降詔書應該變動不大,但他們發現裕仁天皇詔書文縐縐的。

配圖

經過翻譯,雖然弄懂了原來的意思,但對裕仁自稱“朕”感到不滿。

“這個朕字用不得。”惠特尼嚴肅地告訴有末精三。

“這是天皇一貫用法。”有末精三辯說。

“‘朕’是帝王之稱,你們現在投降了,要聽候盟國的處理,天皇的小命保不保都不一定了,還以帝王自居?是天皇統治盟國,還是盟國統治天皇?”

戰后的裕仁簽字

一席話讓有末精三啞口無言。麥克阿瑟和各受降國代表哈哈大笑。

“你們在投降書上偷天換日,無法無天,詔書還這樣,日后盟軍的管制法令,也這樣胡來嗎?”惠特尼窮追猛打。

“不敢,不敢。”有末精三面紅耳赤地說。

麥克阿瑟

惠特尼拿起麥克阿瑟的鋼筆,在詔書上將“朕”字劃掉,換成了“余”字。

有末精三諾諾退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