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山,弘法寺,仙湖植物園

我去年五月從廣州來深圳打工。上班的時候,常聽同事們說休假爬梧桐山。

聽他們說,梧桐山是深圳第一高峰,有大梧桐和小梧桐之分,山路崎嶇陡峭,風景奇麗。山頂有電視塔,山腰有弘法寺,山腳下有仙湖植物園。這么多好玩的地方,我也動了游興,就等哪天休假去看一看。

偏偏父親七月份生了一場病,我請假回廣州照看幾天。等父親病好了,我才回深圳上班。我上班的地方,每月休息就那一兩天,休假爬梧桐山的事,只能等下個月了。

八月中旬的一天,我休假。等了幾個月的爬山計劃,終于可以進行了。

那天是個大晴天,秋高氣爽。我準備了一些面包,水果,還有礦泉水,背上小包就出發了。

沒有人領路,我用高德地圖搜梧桐山,找到了最佳路線。從蓮塘登天梯路口開始爬山。

說真的,我以前真沒有爬過什么山。我老家的青山,就是一個小山包。小時候的我一口氣可以從山腳跑到山頂。

說是登天梯,還真是名副其實。一米多寬的大石板階梯,沿著陡峭的山坡向上蜿蜒,在特別險要的地方有鐵索護欄。我爬了幾十步,看著兩邊的山林,就覺得今天不同往日,恐怕這梧桐山有點難爬了。

過了最開始陡峭的一百多米,山路趨緩,拐過一個彎,路又陡起來。我身體前傾,一步一步努力向上攀登。火辣辣的陽光透過山樹,斑駁陸離的照在山路上。知了的叫聲在我耳旁縈繞。可能是天太熱了吧,今天沒什么人來爬山。走了這么久,我才看到一個下山的游客。

我一路爬,一邊看。周圍植被茂密,沿路都有林業部門的提示,風干物燥,嚴禁煙火。

在半山腰,我遇到一個年輕人,正在努力往上爬。我和他攀談起來。原來他是山東人,放暑假和女朋友一起來深圳游玩。他們約好在前面山路會合。他說他爬過泰山,也沒有梧桐山這么陡。

我說:“你女朋友一個女孩子,這山上人煙稀少,咱們加快速度吧。”他點點頭,腳下發力。我們拐過幾個彎,看見一個頭戴旅游帽,身穿白體恤,白牛仔短褲的女孩子坐在路旁搖著扇子休息。

她看到我們過來,微笑著便向我們招了招手。

我走過他們幾步,坐在石板上,拿出水和面包,補充點能量。

休息了一會兒,我們繼續上路。走過開闊地帶,我回望山下。只見藍天白云下,蒼翠的群山,云霧繚繞流動。原來深圳可以算得上是山城,一片一片的街道市區鋪在群山之間。往日高大挺拔的地王大廈,京基101大廈,現在看來是這么的纖細秀氣。

我轉過幾個山頭,眼看山路越來越陡,便有點擔心,如果天黑之前下不了山,走夜路太危險了,我心中頓生退意。

我向山下望去,只見一片明瓦黃墻,還有寶塔高聳。我知道這就是弘法寺了。弘法寺規模宏大,是建國以來第一個由國家出面建設的寺院。

圖片發自簡書App

遙想當年,鄧公在南海邊上劃了一個圈。舉全國之力建設深圳特區,充當全國改革開放的窗口,預想到深圳肯定能成為一個大城市。但是一個大城市必須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蘊,不然經濟發達,只不過是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也不過是文化荒漠。

弘法寺是和深圳一起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和當代禪宗泰斗本煥長老聯合向中央建言,興建一座大型寺院,成為信眾的皈依之地。佛教輔翼世道人心,對社會長治久安,有莫大的益處。

弘法寺座落在仙湖植物園內。相傳此處有一條惡龍,經常出來興風作浪,為害世間。弘法寺便建在惡龍巢穴之上,更以九層寶塔鎮之。從此以后,這里風調雨順,災害不興。

他們倆要繼續登頂,我便和他們告別,向山下一步步挨去。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真的如此,我一步下去,站穩腳跟,再下一步,真的太艱難了。我想,要是有一根拐杖就好了。我一邊下山,一邊尋找枯樹枝,終于找到一根枯木。我試著杵了一下,還可以著力。果然這樣下山就方便了好多。

山勢好陡,不能直下,左右蜿蜒曲折形成一個個的“之”字。我右手杵著拐杖,左手扶著護欄,一步一步往下走。

山風拂面而來,我站住身,搽一把汗水。回望山頂,只見樹木或是蒼翠,或是暗紅,或是淡黃,層層疊疊,色彩斑斕。回過身來,我極目遠眺,只見一片湖水,波光如鏡,像一塊翡翠鑲嵌在群山之中。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一路下行,看到一個對父女躬身往上爬。我對他們豎起大拇指,說:“你們勇氣可嘉,前面山路更陡。”他們微笑而過。

過了一會兒,山路趨緩,道邊居然沁出一汪汪的山泉,細細地流著。越往下走,泉水越多,漸漸嘩嘩有聲,等到了一處低窩更是積水成潭。潭里面竟有些小魚在游動,也不知道它們從哪里來的。泉水漫過潭邊,跳躍著向下流去,如珠涌玉濺。

我看著泉水清涼可愛,禁不住停下腳步,翻過護欄,來到潭邊洗個臉。我濯水撲面,只覺清涼異常,沁人心脾,滿身的疲勞一洗而盡。

我隨著山泉水一路下行,眼看得前面黃墻大院,我知道弘法寺到了。山泉水從寺旁流下,有木橋懸空而過。我走過小橋,篤篤而行,橋下流水嘩嘩流淌。

我繞過寺旁的小路,經過一個偏門來到寺前廣場。

弘法寺座落在一個山坳,背靠大山,右面有山嶺屏蔽,左邊流水潺潺。只是前庭略窄,經不住國家有排山倒海之力,鋼筋混凝土鋪成一大片廣場。正應了風水學上說的,左青龍,右白虎,背靠大山藏風聚氣,前庭開闊,萬年基業,垂拱而成。

只見大殿巍峨,層層而上。兩旁的宿舍寮閣漫山遍野。西北角上,黃墻亮瓦的玲瓏九層寶塔直插云霄。

廣場上,眾多的香客在樹蔭下歇息。我也略坐一會兒,便拾階而上。

大雄寶殿內,佛祖寶相莊嚴。兩旁肋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莊重而立。我從側門而入,如法禮拜。右繞三匝,做禮而去。

繞過大殿,后面一面山墻。上面大書六個金字“南無阿彌陀佛”。

我走上第二層平臺,這里也是一座大殿,供奉著觀世音菩薩。我靜下心來,虔誠禮拜。

我繞過殿后,看到一副巨型浮雕。高有近十米,寬有十多米,上面人物眾多。總有一個扎小揪的小男孩,在向各式人物禮拜。

原來是著名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

事。傳說,善財童子向文殊菩薩請法。文殊菩薩教導他四處學習,到處參訪。善財童子走一路學一路,轉益多師,學而不厭,終于成就自己的菩提大道。

先賢前輩為追求真理,廣泛學習,不恥下問。這對我們今天的時代也有借鑒意義。當初,創建弘法寺的時候,本煥長老就反復叮囑,一定要建這么一面雕塑。

這組浮雕經過科研部門的攻關,采用最先進的技術,可以保存數百年年,可以持續教化后人,給人以鼓勵。

觀音殿后面是佛教圖書館,也是以前的藏經閣。

我走到跟前,看到圖書館牌匾上寫著南海佛學院圖書館。原來弘法寺不光是一座寺院,還是一所大學——南海佛學院,招收應屆大學畢業生培養當代僧才。

我走進圖書館,里面環境清幽,一排排的書架,各種各樣的書籍應有盡有。

我在書架前細細流覽,這里有好多書是外面難得一見的。我抽出一本錢鐘書先生的《管錐篇》,坐在書桌前慢慢讀起來。

我文化水平不高,讀錢鐘書先生的專業書籍很有些吃力。在書中先生為了闡述某種觀點,旁征博引,反復論證,其見聞之廣博,學養之深厚,讓人嘆為觀止。

我在圖書館待了幾個小時,直看得頭暈眼花。我看看時間,將近四點鐘,便還書出門而去。

我沿著寬闊平整的登山公路,一路下行。太陽漸漸偏西,陽光也柔和起來。

我行得二三里,便看到一條條的叉路口,通向仙湖植物園的各處分園,鐵樹園,玫瑰園,杜娟園。我看天色不早,不敢隨意游看,只是順著主路略做游賞。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天,我沒有爬上山頂,但也領略到梧桐山奇麗的風光,感受到弘法寺莊重的文化氛圍,算是不虛此行吧。如果有機會,和朋友結伴而行,我愿意再來一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