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茶,茶取鷓鴣鳥之名,必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傳,古時,東山嶺上鷓鴣鳥很多,有一次,捕鳥人意外地發現,一只還不會飛的鷓鴣鳥腿受傷并病倒了,奄奄一息。可是,幾天后,他再次來到鳥窩時,發現那只小鳥活過來了。同時,他還發現,鳥窩里到處都是一種樹葉子。
傍晚,捕鳥人看見一只大鷓鴣鳥飛回窩來,口里叼著一片嫩葉子,回到窩里,把葉子弄爛,嘴對嘴地喂給小鳥,原來,小鳥能活過來,全靠這種樹葉。
捕鳥人家里小孩子正好有病,于是,他找到那種樹葉子,抓了一把回家,煮了兩碗湯,自己先喝一碗,感到沒什么不良反應后,再喂給兒子。第二天,捕鳥人發現兒子病輕了很多。于是,他上嶺再摘樹葉子,煮湯給兒子喝,幾天后,兒子病好了。
捕鳥人用樹葉子給兒子治病的事,不久便傳開了,村里人也學著捕鳥人用樹葉子治病,那種樹便被村人稱為鷓鴣樹。后來,人們把鷓鴣樹葉子當茶喝,鷓鴣茶便被叫開了。
長于山野之中,十足鄉野氣韻
鷓鴣茶,一種奇特的原生態,野生鷓鴣茶樹大葉,喜歡生長于荒山野嶺石頭縫中。
主產于“世界長壽之鄉”美譽的海南萬寧各山區、丘陵、沿海一帶的優良品質,以往認為鷓鴣茶只生長于萬寧東山嶺,故民間有“東山嶺鷓鴣茶”之稱。
實際上,在海南的瓊中、樂東、保亭、通什等山區都有生長,但以萬寧東山嶺、與文昌銅鼓嶺的鷓鴣茶質量最好,最有名氣。
采 摘,鷓鴣茶采老不采嫩
采摘鷓鴣茶最佳時間,是農歷四月底五月初,海南氣溫高,經過春天的生長之后,進入初夏,鷓鴣茶樹的葉子,大都是老青葉子,此時摘茶,茶味濃厚芳香。
制作方法
嚴格說來,鷓鴣茶只是經過最初的加工,并沒有象其它茶葉一樣有殺青等工序,屬于毛茶類,所以鷓鴣茶茶葉看起來特別大,泡后的外觀也象大片的樹葉一樣。
鷓鴣茶茶球,純手工制作,逐片摘下樹葉,卷成4-5厘米茶球,用椰子樹葉片撕成的細長條帶扎緊, ?每串20個茶球左右,重約40g, 掛在那里就象是一大串的佛珠,很有特色。
藥香特別,湯色清亮,海南的涼茶
鷓鴣茶能清熱解毒,并有好聞的藥香,清熱解渴,消食利膽,茶葉香氣濃烈,沖泡后湯色清亮,飲后口味甘甜,余香無窮,是理想的解油膩、助消化的保健飲料。
鷓鴣茶是海南民間的而一種重要藥用植物,同時又是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代茶飲品。
海南人把鷓鴣茶當涼茶喝,鷓鴣茶不但能幫助消化去油膩,還能消暑去火,是夏季農家最好的涼茶。
千年來,被歷代文人墨客譽為茶品中的“靈芝草”.我國著名詩人、戲作家田漢當年登東山嶺曾寫下:“羊肥愛芝草,茶好伴名泉”的詩句。
《本草求原卷一》云:“鷓鴣茶,甘辛,香溫,主咳嗽,痰火內傷,散熱毒瘤痢;理蛇要藥。根,治牙痛,疳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