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0 王丹丹
今天中午辦公室故事會繼續,吃過午飯,昨天的幾位同學已經做好了準備。
之所以選擇《向日葵》這本小書,有兩個原因。
第一,林靜老師的解讀讓我印象深刻,我想把書里“咚嘟咕咚”成長的力量,傳遞給我的學生們;
第二,我和開心都很享受共讀這套書的時光,簡單純粹的快樂。
今天的實踐,學生們的享受程度我預料到了,讓我驚喜的是他們的感觸和收獲。
一開始,全文重復的擬聲詞“咚嘟咕咚”,他們覺得很搞笑。日語的發音的確和漢語不一樣,感受下也好。
向日葵一點點長大,擬聲詞由弱到強,聲音從小到大,刮風、下雨的畫面,他們還為我配音。
全屏的這個畫面,“咚!”極有視覺沖擊力,爆發力十足。每個人臉上都有即將收獲的喜悅。
到了這里,向日葵成熟了,種子一粒粒落下來。孩子們不笑了,開始沉思。
封底換了個視角,向日葵的背面。之前我還不太理解,為什么要畫背面呢?學生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讀,見分享(馬云飛感悟)。
【分享感悟】
張毅:我覺得沉重、悲傷。(哪個畫面讓你覺得悲傷?)向日葵成熟后,種子掉落的過程,好像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是一種結束。這讓我覺得挺難過的。
我的感受:是的,每個人對每個畫面的感受都不盡相同。正如柳田邦男所說,人生有春夏秋冬四季,也許你現在的情緒就在秋冬季。(“不過好在,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話沒說,誰說閱讀一定得感覺溫暖、正能量呢?尊重感受,允許情感體驗,允許試錯,允許不同答案,這不也是我們為人父母需要努力做到的嗎?)
張靜怡(語文課代表):我感受到的是傳承、從一而終。從種子到種子,看起還是一樣的東西,可是經歷了不同的季節變換、生長階段,它已經不是原來的種子了。
我的理解: The circle of life——這是生命的循環,也是精神的傳承。做一粒“小種子”吧,一點點吸收能量,積蓄力量,在風雨中舞蹈,在收獲季節呈現出沉甸甸的果子。
馬云飛:我看著畫面,想到的是種向日葵的人。他看著一粒小小的種子生根發芽、風吹日曬,他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這需要辛勤勞作,會心疼,要悉心照料,還得放手。最后收獲的時候,他一定是喜悅的吧!
我的感悟:這個解讀太棒了!跳出對畫面的理解,能切換到畫面外的播種者視角,他同時也是陪伴者和收獲者。(這里多像父母對我們的照料,多像老師對學生的陪伴,最終收獲的不止是物質上的,更多是精神上的。這是雙贏,win-win,不敢當成單方面的付出,那會讓人很苦很累。)
王藝闖(拍照者):我想到的一是古希臘的圖騰,是一條蛇纏繞在柱子上,最后頭咬住尾巴,代表開始也是結束,結束是新的開始。這讓我聯想到父母對孩子的付出,他們在世上能留給孩子什么呢?物質的,總會用光耗盡,精神的,才能受用一生。
我的感悟:謝謝你,讓我記住了這句話“結束是新的開始”。每個成就事件的結束,都是新的起點,你鼓勵了我新的想法。
通過這次實踐,我發現高三的孩子們特別需要理解、傾聽,他們對事情的見解比大人們厲害多了。這么說來,大人也需要繪本的滋養呢。希望自己保持這種覺知,借由繪本和孩子們更好地交流、學習。
我是探索【繪本滋養大人心靈】的丹妮,我在享受繪本的魅力,也在傳遞繪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