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默了然
01
上周六,芒果臺《歌手》返場時,趙雷唱了一首《三十歲的女人》,引發了極大的爭議。眾多的聲討文章刷屏,成為本周我國文化圈的熱點事件之一。
知道趙雷,是幾年前偶然聽到他的一首《已是兩條路上的人》,瞬間就被對方的思緒代入。他的歌詞可能不夠高大上,但勝在旋律走心和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唱得很誠懇。
當朋友圈爆刷《成都》時,我已經忘了那首歌的旋律,也沒去回聽。這次《三十歲的女人》意外刷屏,感覺歌沒什么,甚囂塵上的各路聲討倒是真嚇人。
他只不過安安靜靜地拋出幾年前的一首歌來,聽眾卻炸開了鍋,紛紛尋找自己的哈姆雷特。
對于同樣一句話,不同人產生不同的解讀,從而產生不同的情緒,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而在無法確知這些話是否友善的情況下,大部分人是下意識的往“不利于自身”的方向做解讀的,這是人之常情。
寫歌的人無論多么用心,聽者都無法感同身受作者的感情,聽者的“動情”只是結合自己的經歷和對作者的想象罷了,他們所哭所罵的都是自己的故事,而且這種情景代入往往是不充分的,也往往是不持久的。與其說當初被趙雷的《成都》感到,還不如說被自己感動;與其說現在聲討趙雷,還不如說接受不了真實的自己。
村上春樹《1Q84》中寫道:因為世間大多數人并不相信真實,而是主動去相信自己希望是真實的東西。這樣的人兩只眼睛哪怕睜得再大,實際上也什么都看不見。
02
有人覺得《三十歲的女人》這歌太喪了,不尊重女性,字里行間充滿屌絲氣息。于是趙雷被貼上了“直男癌”的標簽。
作為30+的女人,我到是真沒聽出什么男性的優越感,也沒聽出對女性的不尊重,我只聽出來每個音符都流露出他對這個女人的欣賞、疼愛、關切和不舍,尤其是開頭第一句的獨白“只要明天 你能回來就行”。而且歌詞表達了對時間和青春逝去的無奈之感,對感情的看法和思考。那些說被這首歌冒犯的,你們真的聽懂了嗎?
要說聽起來不舒服,可能是大家對“眼角的波紋”“身材走形”等等字眼格外看不順眼。畢竟哪個女生都不喜歡別人提到皺紋,身材走形,在世俗的影響下總讓人聯想到自身價值的下降。可衰老是自然規律啊,難道追求“看起來像二十多”就是唯一的美?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對女性的束縛嗎?其實,按這些人的邏輯,那些看起來都衰老了的女性恐怕真的沒救了吧……
還記得那首《當你老了》么?有一句歌詞是“愛你蒼老的臉上的皺紋”。這首歌改編自詩人葉芝送給情人的詩,卻被很多人誤以為歌頌的是父母,這就是這些人的邏輯。
趙雷只是以他的視角看到了他身邊某個三十歲女性的一些脆弱面,他沒綁架任何人更沒有以偏概全說所有人,他的描述和演繹是真實和真摯的,就算有部分歌詞讓你覺得不舒服了,也是好心辦錯事,而非蓄意為之,犯得著這么上綱上線么。
人類的恐懼和厭惡是最接近的兩種情緒,如果你覺得歌詞刺痛了你,為什么不想想可能是自己對“三十歲”這個界定太過敏感了呢?
據說這歌確實大齡未婚女聽了會很傷感,一個朋友說他在KTV點了一次,一個單身妹子直接出門,過了好一會才勉強回來。
還有個朋友他小姨子剛好三十歲未婚,有次大家一起在自駕游,電臺剛好放到這歌,他跟著唱了開頭一句……馬上感覺氣氛不對,回頭看他老婆臉都青了。
03
客觀些來說,在當前的中國社會,乃至全世界,男權思維仍是主流,我們既不想遵從又無力改變,最后只能無奈隨波逐流命運的裹挾。否則,也不會有春節回家對七大姑八大姨的調侃,對找工作時被問婚后育否的無奈。
家庭環境中掌握話語權的是5060后;社會工作環境中掌握話語權的是6070后。父母乃至祖父輩所持有的仍是這個社會思想的代表。不論家庭貧寒,不論學歷高低,即便是90后,00后的女生,在面臨職業和人生選擇時,也多以未來的家庭和婚姻為重要考慮對象。
女人最大的成功是經營好家庭,在事業上有所野心的鳳毛麟角,往往在家庭和婚姻失敗了再去經營事業。
我有一位30+的單身女友,她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從來不曾斷過戀愛,追求者很多,一直都是她在選擇對象,當時心氣兒高。上了三十歲,身邊出現的人基本都比她小,抑或是都已結婚的人,或者是離婚甚至帶孩子的。好不容易低下身段去相親,對方對她還不冷不熱的。更多的還是她對衰老的恐懼,開始變得不自信了。她的切身體會是,時間是最厲害的殺手,希望二十多歲的姑娘們,有好的男生,真的別猶豫,嫁了吧,別拖到三十歲。
也有一些人碩士博士畢業后剛踏入職場兩三年,正想在事業上大展拳腳的時候,突然發現原來自己在別人眼中已經是一個日落西山的老女人了。
當時播放器中隨機這首歌時,擊中你的也無疑是這種無可奈何的悲涼。于是你認為自己受到了傷害,于是你憤怒了,開始發泄了,開始義憤填膺振振有詞地聲討趙雷了。
安安靜靜地聽歌就好了,喜歡聽就多聽聽,不喜歡飄過便是,請不要把在生活中遭受的一腔苦悶發泄到這首歌上來。
04
蒙田說過:我們的熱情附和在仇恨、殘忍、野心、貪婪、誹謗和叛變這些傾向上,表現優異。
在我看來,不是趙雷直男癌,是那些打著女權主義旗號的人,逐字逐句對這首歌的歌詞反復斟酌,從而找到自己挖苦自己的點的人直女癌。這些直女癌實質上就是不自信,玻璃心,就像和某些男人不能提窮和無能這些字眼一樣。
有些三十歲的女人身材還沒走形,心態就已經失衡了,對人對事往往采用雙重標準。譚維維唱的時候沒人說話,趙雷前幾年唱也沒人說話,看到他火了開唱就開始跳腳。譚維維唱三十歲的女人你們就以為唱的是她自己,趙雷唱這首歌就成歧視一個群體了,什么邏輯。
為什么非要別有用心地過分解讀,累不累?心術不正的人,看什么都覺得話中有話。也有些人出于商業需要借題炒作。那些而今噴趙雷的,前一陣有多少是號稱被他的《成都》感動過的。
世上最可怕的事莫過于,把你推入地獄的人,曾把你帶上天堂。魔鬼與天使,有時候,僅一步之隔。
不要拿清華才子高曉松和趙雷比,更不要拿婦女之友李宗盛和趙雷比,你喜歡趙雷,不就是因為他的這些特質么?喜歡李宗盛、高曉松就直接去聽他們的歌好了,何必把兩個年齡、閱歷、生活環境都不同的人相提并論,實在沒有可比性。
毛姆在《尋歡作樂》中還說過,“過了30歲的人居然還戀愛,我覺得相當令人惡心”,你咋不去噴呢?
很多人的自命不凡,其實是建立在巨大的無力感與自卑意識上的。
你接受不了現在或者以后年齡會變大的事實,厭惡被人說年齡大,但凡有點風吹草動,都會被你解讀為在侵犯你,偏偏還解讀得絲絲入扣。
如果你真的把三十歲過得能和二十歲一樣精彩,何必犯得著跟幾句歌詞較真。
不同年齡段的女人有不同的風韻,二十歲有活力,三十歲褪去青澀初露魅力,四十歲成熟智慧,五十歲圓融慈愛……接受生命發展的全過程,活出每個階段不同的精彩,不好么?
從《南方姑娘》、《三十歲的女人》到《阿刁》和《窯上路》,趙雷才是真正能看到不同年齡段的女性美的人。
也有人評論民謠太屌絲,很low。我覺得是你聽的太少啦。誠然,很多民謠歌手出身草根,非音樂專業畢業,有些長得不怎么好看,可是也有很多寫的好,唱的好,人又美的。張懸(原名焦安溥)也唱民謠,簡·波金,凱倫·安也唱民謠,你聽過后再來下結論好不好?
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世界著名的民謠歌手鮑勃·迪倫。官方授獎詞是:鮑勃·迪倫在偉大的美國民謠傳統中創造出新的詩歌意境(當然鮑勃·迪倫同時還是個詩人),你咋不說諾獎Low呢。
05
當女人到了三十歲,她們變得成熟、獨立、寬容、風情,真正懂得了生活,懂得了家庭,懂得了社會,也懂得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她們的身體和心智都趨于穩定,對世事也有了足夠的洞察力和耐受力,能在輕描淡寫間應對一切。
三十歲的女人是一群主動的女人,知道什么是收,什么是放,該舍的舍,該得的也不會含糊。她們深諳職場、情場的游戲規則,時而溫柔,時而冷艷,不會為難對手,更不會為難自己。她們雌雄同體,像女人那樣應對生活,也可以像男人那樣應對工作。她們把美麗煉成自信,把年齡化為寬容,把時間凝為溫柔,就像一束溫和有力的光,射進人的心里,久久不散,而不會是咄咄逼人。
這個年齡的女人最吸引人的是知性與優雅。真誠微笑,別怕皺紋,也別忌諱別人問起自己的年齡,優雅比美麗更重要。
三十歲的女人,可以讀讀巴爾扎克寫的《三十歲的女人》。巴爾扎克尤其懂得欣賞三十歲的女人。有評價說: “他所描寫的女性,青春萌動時期已經一去不返,但她感覺更深刻,思想更成熟,備嘗失望之苦,但仍然能有熾烈純凈的感情。她身上已經刻上了人生的印跡——這兒一道傷痕,那兒一道皺紋——然而她仍然富有女性的一切魅力……她的真正動人之處是她的精致文雅,端莊嚴肅,以及由純凈熱情而產生的優美風姿。”
關于趙雷的其它文章:趙雷 | 已是兩條路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