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當個姐姐,沒了暑假。
高考結束第一個暑假,我的三個月假期被表弟表妹分刮了。
那天,我姑姑打電話給我,說:“小畫呀,你考得怎么樣啊?”
我笑著說:“姑姑,我考得很好?!?/p>
姑姑一聽,高興地直奔主題:"你表弟明年要高考了,能不能幫忙輔導下功課啊?"
"可以啊。"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第二天,我表弟還真來了。于是,我拿出了“老師”的氣場,做起了“小老師”。
我先大致了解了一下他的學習情況,建議他把重點放在化學和數學上。除此之外,還推薦了一本教輔,說了一下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一下午很快就過去了。
第三天下午兩點左右,我家的門鈴響了。于是我急急忙忙地跑出去開門。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小祖宗怎么又來了?
我好奇地問他:"你有什么題目不會做嗎?"
他搖搖頭,說:"目前沒有。"
“那你來?干嘛。”
“自習。”
“哦——”我意味深長地點了點頭。請他到我家客廳自修。
那天下午,他一直低頭做著作業,我一直低頭水著手機。那個場面對于我來說,真是謎之尷尬。
終于,他要走了。
我憋不住了,問他:“你什么時候開學?"
"一個多月之后。"
“你以后經常來嗎?”
“嗯。家里作業做不進去?!?/p>
“哦——”我又意味深長地點了點頭。
我的天哪!我的天哪!我的天哪!一個多月!姐姐我還要學習駕駛。這下好啦,假期徹底泡湯了。
故事二:姨媽放假,我發呆。
我們高三,統一每兩周放一次雙休。那天,恰逢我放學,小姨媽邀請我去模擬海灘玩。我一開始是拒絕的:"我不會游泳,你們去吧。"
我小姨媽不同意,說:"大閨女,模擬海灘不需要會游泳。"
"還是算了,我沒有泳衣,你們去吧。"
"別呀,很好玩的,一起去嘛,你爸媽也去的。"
“……好吧?!?/p>
很快,我被小姨媽送到了模擬海灘樂園。不會游泳的旱鴨子那天算是知道了什么叫做,我的腸子都悔青了。
我,我爸媽,都沒有帶泳衣。所以,我們仨在模擬海灘旁,坐了一下午。
媽媽我想回家!爸爸我想回家!小姨媽我想回家!一下午!我可以補多少覺?
在這兩則故事中,我都是尷尬的那一方。為什么?因為我收到的教育和知識告訴我,我做事前應該考慮機會成本;我做事需要進行時間管理。
而我的姑姑、媽媽、爸爸都不能理解我的痛苦。
我心里很苦惱,我去找我媽,說:“我表弟每天來我家自習,然后我必須在家里陪著他,我的自由,就是明明有暑假還要在家里等著別人問我問題,而且有可能我等一個月都不會有問題,因為他的新課上完了,他的練習卷有答案。所以,為什么要犧牲我的時間來成全他呢?我想出去看看。我從小到大都沒有出過這個省。”
我媽回了我一句話,我再沒有敢說什么:“那畢竟是你表弟,他要高考了嘛。你就遷就他一下,算媽媽求你了。”
雖然,我不會去浪費自己的時間成本,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我的這一條,總是會被七大姑八大姨理所應當地打破。
我爸爸倒是好脾氣,安慰我說:“你就當花點時間陪我和你媽坐會?!?/b>
其實我知道,雙方都沒有錯。而錯,在于遷就。
我是學習金融的,對于機會成本、時間管理很敏感。
而我的七大姨往往只是一時興起,突發奇想,搞起了組織活動。即便,有的時候,她們其實策劃地挺早,但是通知的很晚。因為在她們看來,這是理所當然我應該答應的事情。
我承認,我自出生開始就斬不斷我那縱橫交錯的親戚關系。我也承認我爸爸是一個有求必應的活雷鋒。我知道你們曾經對我非常好。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必須遷就任何人。
你說我沒有良心也好,說我沒有我爸的好心腸也好。我就只一句,這兩者,沒有關系。
憑什么,我媽曾經許諾的,高考考完你就可以好好玩,成為了謊言。
憑什么,因為你的熱情,我就必須附和。
憑什么,我必須這樣犧牲自己的時間去成全你們只是為了省錢,或者只是為了找人玩。
我是一個在這個時代奔跑著生存的青年。
我受到的教育告訴我:
我應該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去謀求利益的最大化。
我應該合理地進行時間管理,充分地完成盡可能多的事情。
我應該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每當大家曬著自己形形色色的旅游照片的時候,我不敢告訴大家,自己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我爸媽是一對好父母,但是從來沒有給我翅膀。我的親戚都是好人,我并不拒絕提供幫助,但是我非常反對,突然來襲。
除此之外,如果你有大量的親戚。免不了被人情綁架,也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我舅舅,是某家企業的高管。如果他的親戚找不到什么好工作的話,就會去他公司,開后門。中國的社會,往往只要你有后門,什么事都好辦。你會比別人更多一次的機會、更大的幾率得到別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你付出的努力或許僅別人的萬分之一,但是卻能夠安安穩穩的坐在那個位置上。
自從我舅舅成了那家企業的高管。他家逢年請客吃飯,光是操辦的酒桌,就不下十。飯桌上的佳肴就別提有多好吃了。所以,近親也好,遠親也罷,凡是跟他家有一點關系的人家,都迫不及待的想和他套近乎,來謀求一些長遠的好處。
你會拒絕嗎?
你敢拒絕嗎?
你能拒絕嗎?
即便,我內心是拒絕的。我承認,我做不到。
不喜勿噴,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