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一部分

全書一分為四,分別是《閱讀的層次》、《閱讀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和《閱讀的最終目標》。

首先是要讀者確立閱讀的目標,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里,我們為什么要讀書呢?

閱讀分三種,第一種是為了獲得資訊而閱讀,第二種是為了增進理解而閱讀,第三種是為了純粹的娛樂而閱讀。讀報紙,雜志甚至刷微博,都是歸為第一種閱讀。在這種情況下,并不需要有太多的知識量,只需要大體識字,便可以做到輕松閱讀,并獲得資訊。只不過這資訊的好壞,有用還是無用,就難以在閱讀前得知了。

而第二種則需要讀者花些力氣。因為若是為了增進理解而讀,作者的水平就必然要高于讀著的水平,于此讀者才能夠從中學到新的事物,獲得新的感受,當然與此同時也在獲得資訊。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獲得資訊并不等于增進理解。只是單純地記住書中的知識,并不意味著你看懂了這本書。我們需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皮膚之下,我們更要深究暗藏其中的骨肉。

學習分兩種,一種為指導型學習,另一種為自我發現型學習。閱讀就是自我發現型學習的一種方式,需要我們擁有敏銳的觀察、靈敏可靠的記憶、想象的空間和訓練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閱讀分為四種層次,第一種為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第二種為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也稱系統化略讀,第三種為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最后一種為主題閱讀synoptical reading,也稱比較閱讀comparative reading。

從小我們便掌握了基礎閱讀的能力,而其余三個層次卻被忽略。

檢視閱讀分為兩種,第一種為有系統地略讀或粗讀。在盡量快的時間內,去發現這本書值不值得花上時間仔細閱讀。方法如下:

1)先看書名頁,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對本書的主題有基本的概念)

2)研究目錄頁(了解書中的大概結構)

3)如果書中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評估本書涉及到的范圍及重要詞匯)

4)如有書皮,可以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5)從目錄中挑幾個看來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6)把書翻開,東翻翻西翻翻,讀上幾段文字,把書粗略翻一遍,尋找主要論點及其線索

7)不要忽略最后的兩三頁(大多為觀點的總結)

而第二種便是粗淺的閱讀,便是把整本書從頭到尾讀上一遍。有一點很重要,

“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者思索。”

另外就是閱讀的速度,不同的書自然要用不同的閱讀速度。就像弗蘭西斯?培根曾說,“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的書是要咀嚼和消化的。”有些書壓根就不值得慢慢讀,而有些書若是讀得太快就會失去增進理解的初衷。

讀一本書,要提四個問題,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努力回答。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是在談些什么?

要想辦法找到這本書的主題,作者是如何一次發展這個主題,又是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來。

2)作者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要找到主要的想法、聲明與論點。

3)這本書講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

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那么這些資訊有什么意義。為什么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呢?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如果這本書不知提供了這些資訊,還進一步啟發了你,那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意和建議,以獲得更過的啟發。

當然讀書的時候最好是做筆記的。

1)劃底線

2)在劃底線的欄外再加一道線

3)在空白處做星號或者其他符號

4)在空白處編號(作者的某個論點發展處一連串的重要陳述,可以做順序編號)

5)在空白處記下其他的頁碼(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部分也有過同樣的論點,或相關的要點,或是與此觀點完全不同的地方。這樣做能讓散布全書的想法統一起來)

6)將關鍵詞或句子圈出來

7)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將問題或者是答案記錄下來,方便以后回想;或者是把復雜的論點簡化;或是記下書中所有主要論點的發展順序。

8)書中最后一頁可以用來作為個人的索引頁,將作者的主要觀點依序記下來

9)在前面的空白頁,試著將全書的整體架構寫出來,列出基本的大綱和前后掌秩序

除此之外,有三種不同的做筆記方法。

第一種為結構筆記(structural note-making),記錄全書的架構。在檢視閱讀中,需要向自己提出三個問題:這是一本怎么樣子的書?這本書在談什么?作者是接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火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第二種為概念筆記(conceptual note-making),記錄作者的觀念,以及自己的觀點。

第三種為辨證筆記(dialectical note-making),針對一場討論情景的筆記,從不同的書中摘要出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