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人生》:只因有你,地獄將不再是地獄

圖片發自簡書App

高中寫作課上,語文老師問我們,怎么將悲劇寫得感人,大概沒有什么新穎的想法,我們坐在下面面面相覷,鴉雀無聲。

語文老師慢騰騰地說,將悲劇寫得感人,比如描寫戰爭,寫戰士死前血肉模糊,怎么痛苦怎么掙扎是很膚淺的,要打動人心得在前期花大量筆墨描寫戰爭未發動之前,他有一個可愛的兒子,美麗的妻子,原本是一個很溫馨的家庭。

死法也不必多殘忍,普普通通的死亡,鏡頭一轉,同一時間相隔萬里的孩子問母親,爸爸怎么還不回來,母親微笑摸摸孩子的頭,安慰說快了。

以前也懂對比的手法,只是每個人運用的火候深淺不一而已。《美麗人生》這一影片運用這一手法,堪稱驚艷一詞。

影片起初,男主圭多以過高的發際線,1.5倍速的語速的形象出現在觀眾視野,很難想象他能贏得“女神”多拉的芳心。

結果一長串的烏龍,頗具戲劇性巧合,與圭多讓人大跌眼鏡的行為,奠定了前半段電影輕松愉悅的基調。

全影結束后,有兩個畫面最讓我難以忘懷。

由于納粹勢力逐步籠罩著意大利,有著猶太血統的圭多和兒子喬舒亞被抓到火車上集中送往奧斯維辛集中營。沒有猶太血統的多拉本可以逃過一劫,卻乘著汽車追平了開往遠方的火車。

德國軍官說:“請回吧,太太。”

多拉毫無猶豫:“我想上車。”眼神愈發堅定,語氣也強烈起來:“讓我上!”她豈不知一旦上車,命運錯軌,前方的路途是何等血腥與殘忍,她都知道。

“無論在什么情況下,貧窮富有,健康還是疾病纏身,我都永遠和你在一起。”戀人步入婚姻都曾發過這樣的誓言,真正踐行又占多少,寥寥無幾。多拉知道,她一人之力改變不了納粹仇視猶太人的觀念,救出兒子和丈夫也等同于異想天開。既然如此,就和你一起同甘共苦,歷經風雨。

那天,多拉身著一襲紅衣,被喊停的火車嗚嗚地噴著濃煙,前方藍天綠樹,列車上擁擠的人們透過鐵絲看到一位女子,挺直了后背,擁有最無畏的表情,一步一步,踏過鐵軌。

她從不回頭的背脊是對愛情最大的尊重,是對納粹無聲地抗議。

喬舒亞說:“那是媽媽。”

圭多視線也看向她,并不說話,不像其他愛情劇中般發展,聲嘶力竭,你快回去,不要上車,不用管我。

他懂她。他知道她是怎樣一位倔強的女子。從她選擇他一刻,拋棄優渥的生活,放棄上層階級的身份,同家人決裂,他都清楚,所以不用勸。他尊重她的每一個決定并全力支持。他們之間的愛,早已超越了言語。

第二幀畫面出現在影片尾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納粹倒臺,所有德國士兵倉皇逃竄,粗暴地將大批人處死。

黎明的曙光就在前方,只要熬過這漫長寒冷的一夜就可以了。圭多等不及了,他害怕這一夜妻子被殺害,他想見她,他想告訴她,終于要熬過去了,我們一家三口就要團圓了,請你不要死!

冒險一搏,混入人群。

遽然,一聲哨響,劃破黑夜沉重濃厚的悲哀。刺眼的探測光照到圭多的藏身之處,終究,在劫難逃!

我們很多人都看過下面這張圖,這是從喬舒亞的視角拍攝,他藏身于柜子里,透過狹縫,看到爸爸沖他眨眼,滑稽地大步行進,他仍以為這是一場奪分的比賽游戲。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德國士兵押著圭多走到巷子中。

突突突幾聲槍響。

士兵出來,急促的腳步壓著嚴冬凍結的泥土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仿佛這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電影停格在士兵走出鏡頭外的畫面,這是一個長鏡頭,冷空氣四處蔓延。此時背景音樂中鋼琴一聲重音,我們恍然驚醒,難道就此結束了?難道圭多真的死了?

按照前半段男主逗比樂觀的性格,理應在槍響之后,圭多擠眉弄眼跳出巷子,露出你們都被騙了的笑容。

“good morning ,my princess.”他應該會這樣說話。

可是也沒有。

魯迅曾說:“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悲劇將那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圭多死了,觀影的同時,我們容易將自己代入喬舒亞的角色,在圭多精心的謊言之下,我們至始至終從未感覺到奧斯維辛是個人間地獄。

現在圭多死了,死是那么普通那么突然,我們再也不能將它當做喜劇看待了。

影片結束后,我想為什么會稱作“美麗人生”呢?

思量許久,我想,多拉的人生是美麗的,她,不貪權貴不落世俗,柔軟但不柔弱,美麗同時也堅強。

圭多的人生是美麗的。他擁有可愛聰穎的兒子,善解人意與他心有靈犀的妻子,而“美麗”的原因源于他自己樂天的性格,他對真愛的不懈追求對死亡的毫不懼色。在他有限的壽命里,你能感覺生命的鮮活與熱力。

喬舒亞的人生也是美麗的,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著這樣偉大的爸爸媽媽為之榜樣,是有該多幸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