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茶心
以情動人的一部玄幻小說
中國古代有志怪類小說,現在有玄幻小說。都以奇妙的想象,跌宕起伏的情節故事吸引人。一方面滿足人們對神奇的世界的向往,在想象中完成對現實生活平凡的超越。另外一方面,這些故事都是英雄之旅,都是人生的隱喻,通過故事,我們獲得指導生活的經驗。還有一方面,讀者卷入故事的情感或者沖突中,獲得自己情緒的宣泄和情感的滿足。
《我當道士那些年》,就是仐三的一本描述道家世界的玄幻小說。這本書情節曲折動人,描寫主人公天賦使命,擁有道童子的命格,如何從“拜鬼纏身”的小娃娃長成力挽狂瀾的維護世間安寧的中堅力量。
讀時被作者天馬行空的瑰麗想象打動,作品中有一個修者的世界。有老李一脈的道家傳承,月堰苗疆的蠱術,祖巫十八寨的巫術,佛家的武修,藏傳佛教的詭修,一個個神秘的傳承讓人概嘆世間的神奇。還有一處一處的冒險之地,有神秘的惡鬼墓,搖曳的苗疆風情,變幻莫測的龍墓,更有出離于此間的昆侖,讓人欲罷不能。
但這些都不是這部作品打動我的原因。因為玄幻小說構建的世界大多神奇玄妙,但是卻少有人在作品中把情感寫到極致,以情動人,讓人特別容易把自己的感情代入其中,為主人公陳承一多情、優柔寡斷所打動。
你會覺得盡管他在修道上取得極大的成就,但仍舊是一個跟我們一樣有著各樣的普通情感的人,喜怒哀樂,是那么真實。你會羨慕他所擁有的各種各樣親密珍貴的人際關系。那些他所遇到的人,跟他都有著不同的情感牽扯。他為之成長,也為之痛苦,為之煩惱,也為之開懷。
1.師徒之情,濃烈如酒
承一與師傅姜立淳的感情是極其深厚的。一方面,是師傅從小特別憐惜關愛他,為他的祛病驅災,盡心盡力為承一的成長付出許多的心血。另外一方面,師傅也尊重承一的性格和決定,真正做到尊重人性,做到真實地修道家之心。
最重要的,我覺得是師傅的大愛,他不僅僅愿意為這個徒弟付出心血,也愿意為祛除昆侖遺禍舍己。師傅沒有用過多的語言來表達這些,他只是以他的實際行動,以身作則,讓承一能夠立身立心,忠于內心,修得道心。
師傅是個敏于行、訥于言的人。他算出自己有個徒弟,但是在承一的父母不同意承一學道的時候,沒有強求,而是順其自然,靜待機緣。
他非常愛承一,但是對他嚴格要求,很少直接表揚承一。但在自己的老友面前,他非常開心地多次表演自己的徒弟如何有孝心,如何聰明努力。
師傅希望承一不要承擔那么多的使命和痛苦,希望自己能夠為他多做點事情,因此,他帶領眾人踏上尋找昆侖之路,不惜舍命去找線索,為的是多給承一消除一部分磨難,希望能為承一換得一個平安的人生。
他言語樸實,知道承一歷練的痛苦,對他說:“你是我的徒弟,刀山火海,紅塵深淵,我這個師父也只能閉著眼睛陪你走下去了。”
師傅害怕告別,也害怕承一無法承受他的有去無回。因為承一是一個感情敏銳的多情人,對感情非常依戀。因此他悄悄地離開,只來得及留下一個含淚的眼神。
在最后,大戰結束后,師傅得到了肉身進入昆侖的機會,但是他放棄了。他知道承一需要他,盡管他的使命已經結束,卻還是留下來陪伴承一。直到不久后靈魂歸去,肉身陷入癡呆。
而承一,也一直非常依賴師傅,視師傅為自己最親最近的人。他能夠在師傅面前袒露心聲,告訴師傅自己的擔憂,在師傅面前無所顧忌地流下眼淚。修道心,卻沒有修去自己對師傅的留戀和敬愛。
作者將師徒之情寫到極致,感覺兩人雖然有獨立的人格,但糾纏在一起的情感,卻有時候讓人覺得過于糾纏黏糊,難以承受。但實際上,這番牽絆,卻是兩人都無法舍棄和放下的。這可能就是人性的真實,也是人性最寶貴之處。
這番牽絆,一方面成為前進的阻礙,但又轉化為成長的動力和擔當的來源。就像人性的多面性,有時候我們覺得多情像是我們的阻礙使我們人格中的陰暗面,但是也可能成為我們的能量和前進的燃料。
2.親情之愛,溫暖如春
承一一出生就百鬼纏身,身弱體衰,父母親為他操碎了心,兩個姐姐也十分疼愛他。盡管磨難不斷,但是他們卻沒有任何的怨言,而是想方設法幫助小承一緩解痛苦。
為了承一,膽小的母親親自去見被鬼附身的周寡婦,希望找到解救兒子的辦法。而在二姐被附身之后,身體虛弱的母親一趟一趟喊魂,以無比堅強的心智將女兒的魂魄喊回來。
在承一要隨著師傅離開后,父母盡管十分舍不得,但是知道他父母緣分薄,害怕自己會傷害他,忍著心痛送他走。他們不了解那個神奇詭譎的世界,但是卻尊重兒子的師傅,日日為兒子擔憂祝福。
后來承一喜歡如月,父母希望他們能夠結婚。但知道他們愛而不得,不能結合,父母親也沒有責怪承一,沒有催著他結婚抱孫子。只是十分憐惜他,怕他以后一人孤苦。
書中有許多細節描寫,讀來十分感人。在送承一跟著師傅去北京的時候,父親說“其實老漢也很想哭”,然后父親忽然加快了蹬車的速度,快速的抹了一下眼睛。離開8年后,承一回來,父親用力地擁抱他,“我只知道此刻我那一向感情內斂的爸爸,擁抱我是多么的用力,用力到我都感覺他生怕我消失了一樣?!?/p>
承一非常珍惜和父母姐姐相聚的時光,只是每次都十分匆忙。他對此每次都十分感恩,十分歡喜。但又自責內疚自己無法孝敬陪伴父母,內心總是十分掙扎糾結。
因為自己身懷使命,無法像常人承歡膝下,一直是他的隱痛。所以,我也覺得可能他把一部分對父母的眷戀和孝順,投射給了從小相依為命的師傅。以他善良柔軟的心,全了這份孝心。
3.朋友之情,快樂如藤
承一不是一個完美的英雄,他有許多弱點。其中,可以說有一個弱點是他過于重視朋友之情,跟他的性格中的多情有關。他信任朋友,他愿意為朋友付出。但是,當朋友受難,他總是無比難受??梢哉f,他痛著他們的痛,快樂著他們的快樂。
承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群可以一起去浪跡天涯、打怪升級的朋友。這些朋友,有的以前是敵人,有的是陌生人,有的是小孩子,都無一例外被他的熱情和赤忱征服。
小時候一起冒險的如月,成為他后來終生的妹妹。那時候盡管因為如月的任性,他們和酥肉一起陷入惡鬼墓的生死中,但是承一沒有抱怨,也沒有責怪如月。而是能夠在險境中想法設法求生,永不放棄朋友。后來如月喜歡承一,但承一也明確自己只喜歡如雪,因此一直把如月當做最親的妹妹疼愛。這疼愛,沒有摻雜愛情的因子,只是純粹的哥哥對妹妹的愛。
而小弟弟慧根兒,在很小的時候,就得到承一的溫柔照顧,被看做最疼愛的弟弟。他對慧根兒十分關心關懷,喜歡摸著慧根兒的頭。在師傅們都走了以后,承擔起慧根兒的一切費用,希望他快樂地成長。在有危險的時候,時刻想著護著慧根兒。
楊晟是承一最特殊的朋友,也是一輩子的敵人。他是承一第一個結交的外面的朋友,他教楊晟強身健體的導引法,他是在恐怖的村莊中,唯一被楊晟告別囑咐的人。這成為承一幾十年中無法割舍的情感。很久以后都無法相信楊晟哥哥已經成為不共戴天的敵人。每次見面,都心緒難平,痛苦萬分。
路山本來是被派來監督控制承一的人。但在他感受到承一的真誠和赤心后,成為了承一的朋友。并為了承一放棄了最心愛的人做成的鼓。他相信承一會帶著他拿回鼓。大戰前,他跟承一講述了自己與白瑪的故事,那是他不愿意面對、無法承受的情感之殤和煎熬。承一想起自己與如雪,對他的痛感同身受。
還有肖承乾,是承一的老李一派的死對頭。但在家族斗爭敗落后,跟著承一一行逃亡到印度。他感動承一的性命相托的勇敢,喜歡這種一起共對生死、暢意人生的伙伴情意,成為了生死兄弟。
更不用說承一師門的師弟和師妹們。他們都是天賦異稟的有才之人,分別承襲了山、醫、命、卜、相各脈,他們一起生死相依,輔助山字脈的承一完成天命。而承一,也不辜負他們的信任,有柔軟的真情,也有大的格局和胸襟,帶領他們追求大道。
4.愛情之愛,珍貴如夢
承一和道童子,兩世都與同一人苦戀。在做道童子的時候,與魏朝雨相戀。他性格剛硬,一心修道但道心偏離,他誤認為要離情絕愛才能道心根基穩定。殊不知,道心的穩定在于你經歷體驗后,能夠看通透,而不是不遵守本心隔斷情愛。所以他與朝雨決裂,以決斗的方式否認并結束他們之間的感情,導致朝雨身死,而他也沒入輪回。
作為道童子轉世的承一注定命運坎坷,情路更是坎坷。因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他是來歷情劫的。上一世他不懂情,虧欠了朝雨。這輩子他性格柔軟敏感,愛上轉世的如雪。
盡管承一很愛如雪,等待他們的是重重的藩籬。一個是道家的接班人,要承應天命,注定漂泊。一個是苗疆的蠱女,要守護寨子,無法遠行。沒有人可以舍棄自己的責任。他們注定無法相守,只能兩相遙望,或者相忘于江湖。
他們可以選擇不相戀,如此便沒有后來的牽絆和糾葛。也可以選擇相戀然后相忘于江湖。慶幸的是,他們選擇了相戀。半年后他們分手,各自獨行。他明明知道她是自己的命定之人,奈何還是情深緣淺。
在這期間,情成為承一難以承受的痛。他多么希望能夠跟如雪相守,卻知道是一種奢望。他只能默默地選擇每年抽出幾天陪伴如雪,不談情愛,只是陪伴。可是命運是殘酷的,后來,這種陪伴也成為一種奢望。
因為如雪被召喚去了東北老林子里的龍墓。那里有如雪的使命,那就是看守龍墓里的來自昆侖的蠱蟲,而“一入龍墓棄凡塵”。正所謂生離死別,承一眼睜睜看著如雪消失。他甚至得不到如雪是否活著的消息。
半年纏綿,一生相思...他無法承受,像蝕骨之毒,卻又不能割舍,只能帶著情殤繼續去冒險。在無數次生死之間,他都非常希望如雪能夠陪伴在側,可是只能在夢中見到她的倩影,醒來卻總是獨自一人。
后來,道童子的意志穿透壁障,他的意志只剩下3天的時間,他跟重要的人一一告別。他多么希望能夠有人了解他即將消失的事實,卻不能說,因為說了只會帶來痛苦。但后來他了解到,“最有可能發現道童子不是我的人,那一定就是如雪”??梢娙缪λ膼酆土私馐稚?。
盡管他們情路波折,如雪卻絲毫沒有責怪他的意思。如雪一直非常愛他,理解他,支持他。她理解他的痛苦,卻不想拖累他。她表達自己對他的愛,在龍墓里很絕望,但是“你是支撐著我的存在...想著你在世間的某一處角落活著,我也會覺得充滿了勇氣。”
不能相守,隔著時空,知道他還好好活著,這就是自己繼續活著和守護的勇氣來源。她也明白一生沒有圓滿,經歷過情愛,過程已經是一種圓滿。
慶幸的是,承一的意志最后還是戰勝了道童子的意志,其實就是他戰勝了自己。他成為道派領袖,帶領眾人用巨大的犧牲,贏得了與楊晟的終極大戰,維護了人間的和平。
承一承載著對很多人的感情,在修道過程中,經歷種種紅塵煉心的境遇后,還是那樣的“優柔寡斷、至情至性”,多情依舊是他的軟肋。
但一個人若戰勝了自己,卻還能保持本性本心,是一種大智慧。多情敏感背后不是軟弱,而是保持真正的自我,是一種真正的道心,那才是真正的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