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愉悅時心境開朗,生氣時怒火中燒,焦慮時輾轉反側,悲傷時痛哭流涕……情緒就像一面鏡子,反映生活點滴。人們產生各種情緒很正常,但如果負面情緒持續時間過長,就會影響健康,可因此引發抑郁、焦慮等精神類疾病,甚至誘發多種器質性病變。教你找到壞情緒的根源,分分鐘化解它們。
? ? ? ? ? ? ? ? ? ? ? 愛發火傷“肝”
大怒傷肝,過度憤怒可使肝氣橫逆上沖,出現面紅目赤、頭痛、頭暈的癥狀。經常發火的人容易失眠、工作效率低、記憶力變差。
愛生悶氣的人容易肝氣不疏,還會連累脾胃,導致人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腹瀉,在吃飯時與別人發生爭吵也會出現這種癥狀。
肝氣郁結還可能導致抑郁情緒或內分泌紊亂,比如出現月經不調、皮膚長痘長斑等。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人生氣時,體內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相應增加,堆積于肝,從而損傷肝臟。
? ?
? ? ? ? ? ? ? ? ? ? ? 太興奮傷“心”
中醫認為“喜傷心”,這里的“喜”其實說的是大喜,是過分的高興、興奮。
古人認為“心藏神”,正常的喜樂,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面色紅潤、思維敏捷。若過度便會導致心慌、心悸、多夢、健忘、頭暈等癥狀。
人們常說“樂極生悲”,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不得“大喜”。研究發現,情緒過于興奮和激動時,心跳急劇加快、血壓驟升、耗氧量倍增,很容易誘發猝死。
? ? ? ? ? ? ? ? ? ? ? 憂慮傷脾“胃”
工作不順、壓力太大很容易讓人感到憂愁和焦慮,這種不良情緒會影響脾胃健康。
中醫認為,人的憂慮情志主要是通過脾來表達的,當人處于憂慮狀態時,往往出現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癥狀,有的女性因為工作緊張,還會出現經期紊亂等癥狀。
? ? ? ? ? ? ? ? ? ? ? 悲傷時傷“肺”
人在強烈悲哀時,會出現呼吸頻率改變、干咳、氣短、音啞等癥狀。現代醫學則發現,悲傷時,人體交感神經系統分泌出大量壓力激素,增加心臟病發作風險。
? ? ? ? ? ? ? ? 如何擺脫壞情緒
? ? ? ? ? ? 1? 不要把事物絕對化
“不是白就是黑,絕無中間過渡部分”,這種思維源于對自己的苛刻要求。凡事力求十全十美,對任何小失誤或不完善都無法忍受,甚至感到極大失望和恐慌;若遇到挫折,更會有徹底失敗的感覺。
這反映出一個人的成熟度不夠,為人處事的靈活性也較差,容易導致焦慮抑郁情緒。
? ? ? ? ? ? ? 2? 看人不要以偏概全
日常生活中,這種偏差的思維模式,正在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有人會因看不慣同事的衣著打扮、說話風格而判定他們一定不好相處;有人會由于傾慕朋友某種性格,就把他看得處處可愛。
這是一種受主觀偏見支配的絕對化傾向,容易損害正常社交,會對整個人的情緒狀態產生不良影響。
? ? ? ? ? ? 3? 多關注正面消息
我們每天都要接收各種信息,好壞均有。正常情況下,人們會憑借選擇性過濾的本能,濾掉不需要的信息,留下需要的,加以處理。但有些人會出現過濾偏差,濾掉好的,留下負面的。
我們身邊并不缺少美,可當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在負面事物上,就會忽略這些美好,人也會變得不快樂。
? ? ? ? ? ? 4? 少用消極思維思考
總是用負面思維模式看待人生,那么世界是黑暗的,即使面對光明,也絲毫感受不到。
比如日常交往中,會把別人對你衣著打扮的贊美,當成是有意圖的阿諛奉承。
擁有這種思維慣性的人,無法在人際交往中感受到快樂,也很難獲得交流帶來的身心益處。
? ? ? ? ? ? 5? 不要武斷妄下結論
不經過實際論證,便武斷得出負面結論,認為別人總是針對自己。
比如,路過人群,被同事多看了幾眼,就懷疑是不是有人在后背議論自己。人在情緒低落時,尤其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這種主觀臆斷的心理狀態,不僅自己痛苦,也會使社交受限,逐漸變得不敢與人相處。
? ? ? ? ? ? 6? 放大優點縮小錯誤
有些人在對待自己的錯誤時,習慣夸大其嚴重性,一件普通的負面事件也能當成“世界末日”,走入極端,覺得自己無可取之處。
比如某天被領導批評,會立刻擔心飯碗要丟了;別人都夸長得好看,仍會煩惱自己眼睛不夠大,皮膚不夠白。
極端自卑的心理狀態,不僅徒增煩惱,更會讓人在社交中處于劣勢。
? ? ? ? ? ? 7? 掌控自己的情緒
一個人的思維和情感對其行動影響巨大,如果你的思維和情感是消極的,你的行動也會受限,變得畏首畏尾,甚至采取錯誤的應對方法。
? ? ? ? ? ? 8? 不被“應該”所控
在給自己制訂計劃和目標時,不少人會使用這樣的句式:“我今天應該完成策劃,明天必須談妥一單。”如果計劃沒有按時完成,便會覺得無助和自責。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應該”傾向。
“應該”傾向是一種壓力和負擔,特別是你將其強加于他人時,很容易被人看作是在胡亂指手畫腳。
? ? ? ? ? ? 9? 少給人亂貼標簽
貼標簽是指給自己或他人冠以不適當的“身份”,當一個人給自己或他人貼上某種標簽時,就會趨向于把行動調整為與所貼標簽內容一致,心理學上稱為“標簽效應”。
貼標簽有正面和負面兩種,但以負面居多,因此常會導致負面情緒和后果。
? ? ? ? ? ? 10 別把錯誤總歸罪于自己
一個簡單的例子:領導在會上講到個別同志近期工作不努力,有些人就會習慣性地對號入座,認為領導批評的是自己。
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總是將某個負面事件或批評與自己聯系起來,并把罪責歸于自己,極易導致內疚。時間久了,這種歸罪自己的“責任感”終將讓你不堪重負,或隱忍傷己,或爆發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