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面管教課后打卡最后一天,本想寫點開心的事“完美收官”,卻事與愿違,今天偏偏是這段時間以來“最糟糕”的一天。
放學接了兒子和他同學XX回家,兩個小家伙翻箱倒柜找了零食出來吃,其中有花生牛軋糖,一人一顆后,又一人拿了一包。告訴他們可以一人分一包,但不可以一次性吃完,答應再吃兩顆就好,剩下的明天吃,吃完兩顆果然停了。
后來帶他們去樓下玩,兒子一定要帶著這包糖下去,也不分享自己也不吃,就是一直拿著。挺長一段時間以后,終于禁不住誘惑,提出還想吃,我提醒他我們的約定,無效。那會游樂區人多,不想他鬧,而且覺得畢竟還小,到底沒有那么好的克制力,偶爾違約一下也是可以被允許的,于是我沒有再堅持。
等再次回家的時候他又提出要再吃一顆。這次我堅持住了,告訴他:“本來說好只吃兩顆的,剛剛都給你多吃一顆了,再不能吃了。我們說話要算數!”兒子略顯勉強的答:“好吧。”
回家后我準備晚飯,爸爸還未回,沒人陪他,他就要看電視,不過說好看四集動畫片后自己關機停止。如約做到。正準備吃晚飯,突然又想起那糖,又要吃。我不同意,提醒他要遵守約定明天再吃,現在吃飯。他不肯,開始大哭。于是進入了一場持久戰。
“我看出來了你是真的很想吃,但是今天你已經吃了四顆了,真的不能再吃了。小朋友不能一下子吃太多糖,對身體不好。”
聽不進,繼續哭,大哭,并且一直把我的手放到那顆糖上面,同時大叫“你打開呀!”
“你感覺很生氣、很傷心,因為你想吃那個糖而媽媽不答應,你希望我能幫你把它打開。可是,我們約定好的要留到明天再吃,我們要遵守約定。你一直都是說話算話的好孩子啊!來,媽媽抱抱吧!”
還是聽不進,繼續哭,大哭,并伴隨著對我的拳打腳踢。后來看我實在沒有幫他的意思,就自己拿剪刀剪了,可是拿到的剪刀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一直剪不開。這更加劇了他的情緒惡化,看著簡直就要癲狂了——坐在地板上一會兒拍自己大腿,一會拿著剪刀(我的眉剪)亂戳地板,不要我抱,不要我擦眼淚鼻涕,也不讓我離開。
彼時的我已覺察自己正逐漸失去耐性,很想一走了之不再理他,但既然已經覺察,當然沒有這樣做。后來在他的要求下一起坐到了地板上,擁抱了他,并趁機拿走了他手上的小剪刀。小家伙倒下來頭枕著我的大腿直接躺到了地板上,一邊哭一邊蹬腿以示不滿,后來在我的撫摸下睡著了。原來是今天下午沒睡覺,難怪特別作。
這樣的姿勢保持了大概有半個小時,實在堅持不住想把他抱回床上,結果還是把他驚醒了,于是又大發脾氣,還尿濕了褲子,還不肯脫!沒辦法,只好給他強行脫掉,這下不得了!硬是不要我抱,要光著屁股大腿繼續睡到地板上,不要墊衣服,也不要蓋,兩條腿蹬得跟踩水車似的,同時哭得歇斯底里。那會的我真的很煩躁、很懊惱,很有一巴掌拍他屁股的沖動,按以往應該就是下去了,但今天沒有!我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情緒,看到自己想打他的念頭,我理解了自己的情緒,接納了自己的沖動,反而能夠冷靜下來,理智地告訴自己“他是因為太困了才這么作的”。于是,又耐心地安撫他,最終把他抱到沙發上,一個多小時以后終于把他轉移到了床上。一場持久戰終告結束。
今天的感悟是:孩子也好,家長也好,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孩子不會因為有了一些好習慣就一直都是好孩子,偶爾還是會做回“壞孩子”;家長也不會因為學了正面管教的課程就不會再有情緒,始終像個圣人一樣。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有反復,這很正常,應該被理解和接納。尤其是家長,一定要接納自己即時的情緒反應,不焦慮、不厭惡,這樣反而更容易平復,更容易冷靜,才會更理智,從而才能避免做出真正傷害孩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