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安徽的旅游路線里,黃山和宏村搶占了大部分的風頭。國慶是人們不約而同出來看世界的好日子,必須要避開主流旅行路線,挑選幾個小眾又有品質的去處,才能在這樣的金秋時節,完美渡過。
游皖南的古村落文化,要慢行慢品,才有意境。
水墨畫一般的查濟村、安靜祥和的魚梁壩、完整氣派的牌坊群、靜靜流淌的新安江……一切都像誤入桃花源,相信多年后,都不會忘記今天偶遇的那一片片水墨丹青般的白墻黛瓦。
查濟
作為黃山腳下最后的古村落,它的規模超出了久負盛名的宏村,在皖南堪稱第一,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
只是查濟并不像那些開發較早的古鎮滿滿的商業氣息,游客人頭攢動,古鎮依舊在,卻再也尋不到寧靜的韻味。而查濟,這樣并不被人廣知的村子,才是讀懂皖南文化的最好的路徑。
在涇縣體驗完宣紙文化,一路向南,就到了隱藏在深山里的查濟村。
有著1300年歷史的查濟,最初是查村和濟村兩村組成。查姓逐漸發展壯大,到目前為止,占據了村里百分之八十的姓氏。
也是此次安徽之行才知道,查氏在安徽地區曾是一個繁榮的大姓,詩人海子也姓查,原名查海生,他出生直至后來走出成為詩人的村子叫做查灣。
到了查濟,很有一番與世隔絕的意味,相信深深攫取了許多人的心。
熱心的客棧老板來到村口迎接我們,抓起行李扛在肩上,沿著千年的石板路,來到他的家。
老板也姓查。跟這里大多數的村民一樣,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住在祖上傳下來的房子里。
十月的天,桂花香氣陣陣襲來。
秋意寫滿了天,綠透了山;秋意寫在田間,也灑在游人的身上。
在客棧點了一份皖南著名的臭桂魚,炒了一盤老板娘剛從地里拔下來的雞毛菜,瞬間被這無心插柳的美味徹底征服,新鮮彈軟的蒜瓣肉,由內而外地散發著發酵腌制過的鮮香,此刻所有的語言都是多余的,我們二人風卷殘云,最后用盤中所剩的魚湯泡了兩碗米飯完美收尾。
飽餐一頓之后,已是華燈初上。游走在這個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村莊,多少還是有些時光穿越的感覺。
同行的未展,對這里表示了無上的肯定:“如果能一直留在這里就好了。不然也在這里開個客棧吧?!辈恢每煞?。
整個村莊都像是經歷了時光的打磨,也印刻著歷史的更迭,滄桑眉宇間提醒著絲絲昔日的繁盛。
視野開闊的小角落,也總有一雙雙發現美的眼睛,作畫的人用他們的眼睛,一筆一劃勾勒著各自的心情……
在黑白兩色中,暫時遠離里了城市的喧囂,遠離了手機,遠離了微信,這個帶著濃濃歷史與文化的氣息的古村,用一個個幽秘驚艷的故事,讓人真的愛上了這里。
棠樾牌坊
人們都說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從査濟到歙縣的路上,從査濟到徽州古城,需要穿過黃山山脈。大神徐霞客曾兩次游黃山,贊嘆說: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也正是大神的這句話,被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不用進景區,已經被黃山的美陶醉了,國道上經過幾個隧道,偶遇幾個湖泊,風景美得像畫一樣。在一個水庫邊上,偶遇一老翁垂釣,走過去閑聊幾句,落日的余暉灑在他的身上,整個人都鑲了一道金邊。突然覺得這樣的生活不就是終其一生最想要的生活嗎?
離開老翁,沿著蜿蜒的山路繼續前行。終于在日落前抵達了歙縣的棠樾牌坊。
快到牌坊的路上,遇到一騎電動車的熱情女子,告訴我們,跟隨她,可以免去100人/元的門票,兩人只需50塊,可以將我們送進牌坊。
于是,欣然跟隨她進了村子,從村子的另一口直接順利進入了牌坊群。
到了這里,才系統地了解了關于徽州的徽州商人、徽州建筑、徽州女人,這并不是徽州文化的全部,但全都用故事生動地詮釋著徽州文化。這是我為什么帶著內心的不安而思念安徽;為什么帶著不解而神往安徽。
徽州就是一個個傳說、一座座牌樓、一個個祠堂、一朵朵蓮花……
徽州從未消失,它只是和流逝的時光在一起這在古代是難以想象的,為女性建祠。
據導游介紹,在當地有這樣一個傳統:男孩子長到十四五歲便要出門從商,一去便是十幾年,其間他可能會回來一次,迎娶父母為他選定的妻子。當婚禮結束后,男人重新離開故土,外出經商。
而他的妻子則只能留在家中侍奉公婆,育子讀書。直到晚年自己的丈夫衣錦還鄉。
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之中的女人們,她們闡釋生命的方式自然有著衍生于性別的執著與精彩。也許這是她們對丈夫忠貞不渝的愛情所致;也許是傳統禮教和閉塞的窮鄉僻壤使女人們對生命對自由始終處于一種蒙昧狀態。正因為有這樣的榮耀與信念的引領,這里曾崛起一群賢淑、內斂、堅韌、豪邁、忠貞、勤勉,浸潤古徽州文化精髓的的女性。百年前的徽州文化鼎盛,徽州女人功不可沒。
夜晚,留宿在千島湖的上游新安江源頭。晚上7點,天完全黑了下來,街上已經沒有了行人。游客很少,整個鎮上闌珊,漁民們安安靜靜地睡了。
在這個農家院的標間里,熄了燈,未展同學躺在另一張床上,黑暗中忽閃著她的大眼睛可憐兮兮地問我:“明天能不能把我帶到一個城市里去?。课壹毙枰槐前涂??!?br>
無奈而又可笑。頭一天剛剛表達了對這種隱居生活的喜歡,當睡在簡陋的農家院里硬邦邦的木板床上時,所有對于城市生活的依賴一覽無遺。
是的,世界這么大,只要看看就好。
魚梁壩
魚梁壩,作為歙縣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也已有千年歷史了。
到魚梁壩的時候,正值中午,烈日照耀下的水壩和老街,都滾滾發燙。老街依然行人不多。一些老年人坐在胡同里聊著天兒,像是被時間定了格兒。我們越過了景點的檢票處,從老街里直接穿入壩上。
據考證,早在唐宋年代,人們就曾在此壘石為壩,現在的古壩為明代重建,有明萬歷三十三年修壩記事碑可考。漁梁壩可蓄上游之水,緩壩下之流。所流之水,全部流入了千島湖。
這是安徽之行的最后一站。在魚梁老街的午后告別了美好的皖南,踏上歸程。
對徽州商人的財富,對徽派建筑的藝術,對徽州工匠的聰明,對徽州自然風光贊嘆不異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記住那些成功商人背后的徽州女人。
一路上到南京、濟南打尖兒住店,皆有好友相會,逛了南京的先鋒書店,吃了著名的皮肚面,在雨中瀏覽了大明湖,讓這一次安徽之行圓滿收官。
里程:3300公里
車輛:標致207
行程:北京—安慶—宣城—査濟—徽州—南京—濟南—北京
歷時:7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