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中國網民總數達7.10億。其中,19歲以下網民占全體網民的23%,高達1.6億。年齡低于10歲的網民超過2059萬,移動互聯網在逐漸向“小學生”滲透。移動互聯網比傳統PC時代的互聯網更加便利,隨時隨地都可以登錄,也就把游戲的上癮程度放大了幾倍。
在討論《王者榮耀》游戲之前,筆者想聊一下90年代開始風靡的游戲《仙劍》,《三國志》,《大航海時代》,《魔獸爭霸》等等,是不是想起來我們當年沉迷的游戲,小時候省錢買游戲光碟,買游戲點卡,求著爸媽買電腦,也有過玩游戲玩得成績下降到被老師叫家長的經歷。為什么孩子們都這么喜歡玩游戲呢?因為孩子是從小玩到大的,無論是過去的玩具車,積木,小霸王游戲機,電腦游戲,還是今天的手游。
游戲成癮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問題,而是長久以來存在的。心理學講:人的行為,是由神經興奮所驅動的,而非理智所驅動的。想想我們成年人,很多事情不也是明明理智知道不對,還是情不自禁地去做了?家長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們是今天的小學生,我們又會不會對《王者榮耀》這類的游戲上癮呢?所以希望各位家長們,遇到孩子打游戲上癮的情況,要首先試圖理解孩子,冷靜思考。
游戲對于理智克制力差的孩子,就表現得尤為突出。也就是說,理智上孩子未必不知道打游戲是一件不好的事,可是他克制不了內在的神經興奮。
所以,作為家長有一點必須清楚,講道理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孩子是有逆反心理的,如果采用打罵逼迫的方式則更有可能是逼上梁山。這里先提供幾個建議:
1、 明白了神經興奮的驅動原理,作為家長要做的,當孩子游戲癮要發的時候,首先要快速進行“情緒打斷”,就是用另外一種興奮打斷孩子腦子中對游戲預期的那種興奮。比如,家長帶孩子做一些他喜歡的其它事,踢踢球啊,找小伙伴玩啊,甚至實在不行,退而求其次,可以暫時讓孩子玩一個其他不那么容易上癮的游戲,比如賽車,超級瑪麗等等。注意一點,用來打斷的這件事,一定要能引起他快樂和興奮的感覺。千萬不要這時候逼他去做學習他認為不快樂的事,這樣會讓他對游戲的興奮因為對比而更加強烈。
2、 任何時候都不要給孩子下這樣的定語:“你就知道玩游戲!不好好學習。”您這樣說了,就是指導孩子去這樣做。相反,越是這時候越要鼓勵他。這里面有個小技巧,您可以適當地當著外人面在孩子在場的時候夸他,比如:
“我們家孩子可懂事了,學東西特別快。”
“我們家孩子有時候有點貪玩,可是懂得節制,說不想玩了馬上就不玩了”。
這樣多試幾次,您也許會有意外的驚喜。
3、 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說明神經沖動里把學習和痛苦聯系在了一起,作為家長,要耐心把學習和快樂這種神經沖動建立起來。其實,游戲不過也是克服了一道道難關,學習新知識也是克服一道道難關,為什么孩子對這兩樣東西的感覺會天壤之別呢?
游戲的特點是:
1、包容失敗
2、沒有標準答案
3、不同的玩家有不同的快樂
4、玩得好得到獎勵,裝備等等
學習是主動的,受教育是被動的,主動學習和被動受教育差別很大,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具備游戲性的事情,你通過學習獲得一項技能,滿足了好奇心和成就感。
但是實際生活中,孩子們很少被鼓勵主動探索學習,因為孩子喜歡學習的可能是家長認為“無用”的,和成績無關的知識。但是孩子學習家長認為“有用”的知識,除了考試前幾名的孩子,一年到頭又能得到幾次精神上的鼓舞和獎勵呢?
往往孩子聽到的都是:
1、這么簡單都不會
2、這道題的做法是這樣的
3、別人家孩子這個好那個好全都好
4、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就落后怎么能行
9年義務教育,3年高中,4年大學像一座大山一樣,無形中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家長們要正確引導孩子,接受孩子的不足,千萬不要加大孩子的壓力,適得其反。家長應該多騰出時間,帶孩子體驗一些除了游戲以外的其他樂趣,比如親子游,做蛋糕,養寵物。千萬不要認為這是浪費時間的行為,當孩子的生活更加多彩,就更不容易對其中的一件事情過于迷戀。
從根本上講,游戲和學習的獎勵本質上是沒有任何區別的,甚至游戲的獎勵更虛擬,可是為什么孩子那么迷戀呢?他們迷戀的是那種獲得獎勵的愉悅和快感。是這種神經興奮驅動他們不由自主。那么,為什么學習過程中我們不能也給他更多這樣的愉悅呢?事實上,我們可以給予,可是往往我們忽略了。孩子一次次努力的進步,可往往得到的是我們的無動于衷,甚至是不滿和責罵,長此以往,孩子就把學習和痛苦聯系在了一起。
所以,想讓孩子喜歡學習,多幫幫孩子,多發現孩子的每一絲進步,家長和孩子一起去體驗和享受進步的快樂。如果,哪天您能做到像游戲獎勵一樣給孩子一樣多的鼓勵,那么您的孩子就會大有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