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英雄輩出,但在眾多武將之中我卻偏愛趙云,這樣一個話不多,沉穩干練的高冷帥哥,在三國人物里他才是我心中的偶像。
投備之前
趙云身高一米八多(八尺),長得還帥,早年在常山郡衙里當差,后來趕上兵荒馬亂,郡里的人推薦趙云為首領,并且帶領大家前去投奔了公孫瓚。
到了公孫瓚這,公孫瓚還擺了個譜,公孫瓚說;“我聽說冀州的人都前去投奔袁紹了,怎么你卻能迷途知返那”,趙云說;“天下動蕩,也不知道誰才是明主,百姓在危機時刻,經過商議,決定要追隨仁政,所以這并不是我個人的意愿才來追隨將軍你的”從這之后就跟了公孫瓚。
可見當時趙云帶領投靠公孫瓚的人并不多,更不可能是一個郡的人,要不然公孫瓚敢擺這個譜。
這一年劉備也投靠到了公孫瓚,所以兩個人在公孫瓚的隊伍里結識的。
在同一個陣營就有接觸的機會,經過幾次配合作戰,劉備開始賞識趙云,并且與趙云經常往來,趙云也將劉備當成了一位知心老大哥,二人在此打下了堅實的友誼基礎。
但是趙云在公孫瓚手底下干事越來越不順心,因為他發現公孫瓚這個人胸無大志,品德也不咋地,而且自私自利,趙云就借著哥哥去世這個由頭離開了公孫瓚,劉備深知趙云不可能在回來了,就去送別趙云,表述自己對趙云的不舍,趙云則是說了一句“我終不會背叛你的恩德”
話說到這兩個人心也都明鏡似得,劉備就等著趙云前來入伙了。
趙云離開公孫瓚七年后,趙云在鄴城遇到了狼狽出逃的劉備,久別重逢后自當一番暢談,劉備還與趙云同床相眠,可見兩人的關系非常親近,之后趙云為劉備召集人馬,從此開始跟著劉備南征北戰。
幼主淵源
建安十三年,劉備被曹操打的大敗,只帶著幾十騎向南逃竄,逃到當陽長坂時,曹軍追了上來,劉備此時妻子兒女是顧不上了,拋棄妻子帶著人繼續向南逃,而此時趙云卻調轉馬頭沖進了曹軍之中,看著趙云向北而去,有人說趙云是反水,看勢不妙趕著投靠曹操去了,而劉備則掏出匕首投向中傷趙云的人說“子龍不會棄我而去的”,果然沒用多久趙云就抱著劉禪,護著甘夫人回到了劉備身邊,之后趙云被提拔為門牙將軍。(門牙將軍統領的是親軍,常伴主公左右,非文武雙全之人不能擔之,另外這一段在三國演義里寫的非常精彩不僅有七進七出,還有劉備摔孩子)。
到了這里趙云與幼主的淵源還未結束。
這件事發生在阿斗七歲時,當時劉備與孫權聯合,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孫尚香當時是劉備的正妻,她負責撫養阿斗,而東吳的人想要用劉禪來要挾劉備,就有了孫尚香攜劉禪欲回東吳這一幕,孫權詐稱母親生病,要妹妹回東吳看望母親,孫尚香抱著阿斗就要返回東吳,孫尚香自幼好武,橫行霸道,劉備知道自己不在需要找一個可以約束她夫人的人,就讓趙云管理內事,此時孫夫人帶著東吳的兵吏,更是沒人敢攔,結果趙云并未辜負主公的期望,用武力強迫孫夫人留下了幼主阿斗。
這才有了后主劉禪。
正直、厚德之人
1、趙云代替趙范做丹陽太守期間,趙范將自己國色天的寡嫂推薦給趙云,趙云說,“不行,咱們都姓趙,是本家,你的哥哥就是我的哥哥,我怎么能娶自己的嫂子為妻那”
后來有人勸趙云;“姓趙的多了去了,又沒有血緣的關系,有何不可那”,趙云說“趙范是屈服在這里,他的心思有誰能猜的透,天下的女子多的是,為什么偏要娶他的嫂子那”
后來趙范果然逃跑了,而趙云卻沒有受到牽連。
2、蜀軍曾經活捉了曹操的一員部將,夏侯惇的部下夏侯蘭,夏侯蘭是趙云的同鄉,趙云知道夏侯蘭有真本事,就推薦他做監軍,但卻不讓夏侯蘭在自己手下做事。
3、劉備平定益州后,巴蜀的局勢初步奠定,劉備主張將部分戰利品,田地、房屋等賞賜給有功的部下,但趙云卻勸阻劉備說不要如此行事,“益州的百姓,剛剛從戰禍中走出,正是需要重置家業的時候,所以應該將房屋還給老百姓,讓他們安穩下來,避免發生動亂,還可以增加稅賦,獲取益州的民心”,劉備聽從了趙云的建議,可見趙云政治目光長遠。
4、諸葛亮出兵北伐時,街亭失利,各處損失慘重,趙云與鄧芝也失利于箕谷,但趙云聚攏人馬,固守箕谷,最終沒有較大的損傷。部隊撤退時,趙云又親自斷后,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回朝后諸葛亮想要將軍隊的物資賞賜給趙云,趙云不肯接受,說那有兵敗受賞的道理。
諸葛亮對其品德大加贊賞。
智勇過人
老將黃忠在定軍山斬了夏侯淵后,曹操親自率領大軍前來,并先運了千萬袋的軍糧到北山下,黃忠想趁機奪取軍糧,帶著大隊人馬去搶糧。結果黃忠在約定的時間沒有趕回來,趙云便帶著數十騎出來查看。結果正遇上曹操的大軍,趙云與曹操的先頭部隊交戰且戰且退。逃回了大營之中,回營后發現部下張著受傷還被困在曹軍之中,趙云再次馳馬救出了張著。
曹軍追趕趙云到了營門前,守營的部將見曹操大軍壓境,想要閉門拒守。趙云卻下令大開營門,偃旗息鼓。曹軍見此情形,疑有伏兵,便向后退去。趙云此時看準時機下令擊鼓出擊,軍士以弩箭射殺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踐踏,死傷較多。
第二天劉備前來贊嘆趙云:“子龍一身是膽也!
追謚順平侯
建興七年,趙云去世了(有說趙云是76歲病逝的),在爾虞我詐的三國時代也算的上善終了。
趙云平民出身,并非名門望族之后,從不結黨營私,為官清廉,在廟堂也沒有勢力可言,人微言輕、任勞任怨的站在劉備身旁鞍前馬后,處理劉備的家事,征戰沙場的戰事,趙云一生仕途穩中有升,雖然有些慢,但是卻一直向前,也從未做過引人注目、獨當一面的壯舉,就連謚號都是劉禪與姜維等人商量追謚的。
”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云曰順平侯“
就是這么一個正直、清廉的人,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的人,經歷腥風血雨,巋然不動的人,走入了我的內心。
《長板坡贊趙云》
雖未譜金蘭,前生信有緣。
忠勇付漢室,情義比桃園。
匹馬單槍出重圍,英風銳氣敵膽寒。
一襲征袍鮮血染,當陽常志此心丹。
子龍將軍世無雙,五虎上將威名傳。
就是這么一位白袍白馬瀟灑飄逸的人,提著長槍站在長坂坡上,看著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