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市屬高校學生輔導員人際溝通能力專項訓練研修班學習心得

? ? ? “如何活出更好的生命狀態”?這是著名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藺桂瑞教授在本次研修班中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相信很多參加學習的老師與我一樣,將“人際溝通能力”理解為怎樣提高表達能力,或怎樣說話才能更好的推動事情發展等等,通過兩天半的學習,我對“溝通”這件事情有了重新的認識,溝通過程中的重點不是溝通的對象,而是自己。藺老師提到,想要人際和諧首先要自我和諧,自我和諧的前提便是讓自己保持平和、積極、穩定的生命狀態,學會“遇見自已”。

? ? ? ? 藺老師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人接受,在明確主題后用與學員溝通的方式滲透知識,生動且深刻。在大家都彼此陌生的情境下,藺老師用兩個小活動消除了學員之間的尷尬,第一個活動是結合自身觀察環境,目的是適應環境使人放松,第二個活動是微笑著與身邊的人用肢體語言打招呼,目的是讓大家消除防備相互熟知。簡單的小活動卻給我帶來了一些思考,為什么有些老師只是在所謂安全的空間內來踱步?到底是什么阻隔了我們的溝通能力?所謂“安全感”,應該是通過主動交流后自己給自己帶來的,阻隔交流的是過去的觀念,我們應該活在當下,用行動解決此時此刻的問題,不應該讓過去的恐懼耗費現在的能量。在學員們分享的過程中,藺老師將問題引導了人際溝通方面,在日常的溝通過程中,語言表達只占溝通過程的7%,所以當語言和非語言發生沖突時,要相信下意識的非語言,非語言傳達的信息更真誠,我們要善于察覺,也要察覺自己。

? ? ? ? 在與六個人分別分享三件開心事的活動中,我的內心深處也產生了一些小小的改變。之前認為生活中的小快樂是雞湯般的存在,沒什么可說時才會想起生活中的點滴,殊不知這些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樣子,是增加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有些快樂的確爾爾,但分享后效果就得以增倍。通過這個分享活動,我們重新看待了生活中開心的事情,表達后的我是發自內心的開心,這樣的情緒也會感染到聆聽的人,這是一個自我調整的有效方式,是一種良性循環。

? ? ? ? 第一天學習的下午,藺老師通過二人雙手相對并分為主動與被動兩組自由運動的活動,讓我們意識到互相信任的重要性,不信任的結果就是對事情過于操心,過于焦慮,從而不利于事情的發展。想要與人互相信任,必須要與人和諧,但和諧的前提是“遇見自己”。藺老師從“我是誰”的命題出發,帶領大家進入了此次研修班學習的主題—“薩提亞冰山理論”。

? ? ? ? ? 我們平時看到的那些行為互動,只是水平面上的冰山一角,大部分心理都隱藏在水面以下,想要了解一個人真正的想法,必須透過層層主觀的,普世的需求才能獲得。我認為冰山理論是將直觀的行為與內心深處的本質間搭建了一座橋梁,最底層的自我:生命力,是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充滿能量的,期待與生命力保持一致,才能推動成長,成長過程是填充知識刷新認識的過程,冰山理論的最終目的則是在有知之后,能重新回到生命力本身的自由狀態。兒時我們總是依賴于父母的期待,認為完成他們的期待我才能獲得自由,長大后我們終可以擺脫父母的期待,但有些人卻習慣地用期待捆綁住自己,從而得不到內心真正渴望的自由,就會產生抑郁等心理。生命力是最本真的自己,平和的遇見自己,認清“我是誰”,才能完好的滋養行為,建立正確的觀點,避免觀點絕對化、以偏概全、糟糕化的誤區。冰山是活的,如觀點或別的環節出現問題,可通過簡單了解后引向別的環節,與中醫體系中“頭疼按腳”的道理是一樣的。

? ? ? ? 在第二天學習的心得分享中,大家聊到了“情緒”的問題,這的確深深的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學生溝通,是輔導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生的情緒不但不能忽視,還需要引導他們接納情緒,不拘泥于一種情緒。就如同一個孩子,過早的進行道德教育,就容易壓制他的情緒,得不到釋放就不容易接納,從而在他們的心里為抑郁埋下了種子。藺老師通過用肢體表達生氣的活動讓大家明白了“生氣”這種情緒是無法刻意擺脫的,也是壓制不住的,越掙扎越耗費能量。但當自己轉過身來面對生氣時,一切都平靜了,這種面對與接納可以讓“生氣”這種情緒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它可以改變冰山中的“觀點”部分,也重塑了“期待”部分。情緒是一個信使,我們要學會盡早地察覺情緒,及時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先停下來面對情緒,問一問自己,這個情緒的期待是什么。

? ? ? ?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應對自己、他人、情景這三個部分,三者和諧為一致性溝通,但在壓力下人們的溝通是不和諧的,從而產生四種求生姿態:討好式、指責式、超理智式、打岔式。討好式即是在意他人,壓抑自己;指責式即是在意自己,忽略別人;超理智即是邏輯分析,愛講道理,忽略個人感受與情景;打岔式即是脫離情境,不直視問題。藺老師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理解四種壓力下的應對方式,讓所有學員按照自己的心理偏向選擇四種方式的其中之一,扎堆并畫出那種方式下的冰山圖,我是超理智式的嚴重患者,我們組里的學員們也各有特點,大家討論激烈,相互碰撞并收獲著。? ? ? ? ? ?

? ? ? ? ? 通過四種壓力下的應對方式討論,我對冰山理論有了進一步理解,也對人際溝通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藺老師在討論尾聲給予了我們關鍵性的總結:壓力狀態下指責型的人更關注冰山體系中的“期待”,溝通者要與他的期待相連接;壓力狀態下討好型的人更關注冰山體系中的“感受”,討好型的人非常敏感且心靈脆弱,溝通者需要從他們的感受出發;壓力狀態下超理智型的人更關注冰山體系中的“觀點”,他們需要在被認同的條件下進行下一步討論;壓力狀態下打岔型的人沒有關注的偏向,所以首先要與他們建立關系,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溝通。這次學習是一次邁步,一次成長,也是一次回歸,回歸至生命力的原點,重新看到最本真的自己,問問自己到底期待什么渴望什么。只有更真實的認識自己,才能與人建立積極的溝通,也能更好的調整心態完成當下工作。此次學習是在藺老師指引下窺見了“冰山理論”的冰山一角,日后我將繼續探索冰山理論,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情緒穩定自我和諧,努力通過正能量的人際溝通影響身邊更多的人。

心得分享會PPT: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小的時候好像還沒有這般感覺 每天父母接送 每天身邊都有玩伴 我向來不喜歡在一大堆吵鬧的人群中大家隨意開著不知道什么...
    Nancy_sama閱讀 357評論 1 1
  • 過了很久我才知道 那個人只能是你別人都不行 這件事是和努力無關的事 自己從來不是努力的那個 許多人在無聲無息中堅強...
    一個不會講故事的姑娘閱讀 304評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