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兒子回到家已經7點多了。家里來了客人,主動打招呼。一個星期沒有玩手機了,在晚飯前幾次悄悄的說要先玩會兒游戲,因擔心他玩的“廢寢忘食”,答應他吃完飯后開始。雖然悄悄糾纏了幾次,但我堅持原則,尤其是在陌生的客人面前他也保持得比較紳士。
晚飯時,我們還在喝酒,兒子就給客人和我們每人盛了一碗飯,這在過去是少有的。客人表揚他懂事,我想到的是他希望早點吃完飯后可以馳騁游戲戰(zhàn)場,所以才表現得如此積極。吃完飯時我主動把手機給了他,以免他在客人面前問我要手機。后來我們問起他為什么給客人盛飯,是不是想早點玩游戲時,他不置可否,媽媽給他打圓場說肯定不是。兒子說他也可以自己先吃飯,何必要給我們所有人盛飯還浪費時間呢?看來不同的人想的是不一樣的。
周六上午,在家睡的自然醒。希望他早點起床開始寫作業(yè),可是他懶在床上,還說地理老師在網上布置了作業(yè),要學唱一首歌。問媽媽要手機,學唱歌曲結束,卻不愿主動交手機了,一定還要聽其他的歌曲。因為過去有過多次,總是找我們無法拒絕的理由要手機,結束后不能及時交還。我們也承諾過不從他手上搶手機(為的是不引起他的反感以至于把門反鎖在臥室里),基本上是以口頭勸說他歸還。幾次反復最后把手機還給了媽媽。
中午家里來了客人,午飯后又問我玩手機玩游戲,想到上午是啥也沒干,就不想給他手機。沒想到他直接當著客人的面有了情緒,因為這次的客人都比較熟悉,所以就沒有前一天那么收斂了。及時覺察自己,如果不給,就會在客人面前難堪,也沒有顧及客人的面子,就給了他手機。
現在才發(fā)現:孩子是屬于那種玩夠了玩好了才開始學習的人。接納他的個性,沒有必要跟自己跟孩子過不去,心念一轉,海闊天空。放過自己,放下自己的心結,保持愉悅的心情,才能更好的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