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單上明明寫著你的價值

手邊常用待做事項清單,是多年前開始上班起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自己越用越覺得順手,只不過這幾天用的更細致些了,心有感觸,想說說。

每天下班之前盤點一下清單事項,思考當天的收獲和不足,把未完成的直接記入第二天的事項一列,再根據工作中的重要緊急情況再列出其他項,每天如此,周而復始,你會發現就很少犯拖延癥,也很少漏掉哪項小事。

當年我在吉大上班的時候,吳老師要求我們寫工作日志,并且他親力親為花錢給我們印制帶有引導框架的版式,然后他會定期上收批閱(他是博士生導師)。

還記得當時所有的人都不喜歡,都帶著抵觸的情緒,都在背后埋怨吳老師的管理太過死板……

我沒有,很奇怪,我是真的打心里就接受,甚至是渴望那種被“積極向上”的感覺,我從沒落下過一天,從沒敷衍過一次,每天做了什么就是做了什么,沒做什么就是沒做什么,坦坦然然的在吳老師的監督下很真誠的面對那份工作。

那個日志對我來講很神奇又很明顯的一個作用就是,我真的會有意無意的去找事做,每天面對著那張A4紙,總會生出那種無論如何都要填滿的心理。

很自然,工作的效率和完成的質量都會在那樣的自我監督下得到提升,有時候真會有手邊沒有具體工作的空閑時間,可是礙于自己也受不了那張日志上呈現一片空白,索性就給自己找點很小很瑣碎的事情做,或者干脆就學習一點工作上能用得到的知識,然后大大方方記錄上去,直到現在我仍然很感激吳老師從沒因為把工作時間占為己用而批評過我。

后來,大約過了半年多吧,由于工廠效益不好,管理就跟著很是松散,沒有人強制要求,同事們就都漸漸扔掉日志,畢竟隨心的,不受監督的日子更舒服。

而我則因為那一段時間的用心,就真的養成了習慣,一旦大家都不做了,我還有點不適應了,又不好意思自己繼續,就想辦法用別的方式代替,我買了最普通的日記本,把每一頁當成每一天,像寫日志一樣記錄自己做過的事情。這樣一記就是好多年。

此時此刻我翻開自己的書架,還能找到當年在吉大的那段時光的點滴記錄,只不過不是心情不是美景,而是碎碎的工作,一地雞毛。

后來我離開,日記本卻再也沒離開過我,當年是吳老師的知遇之恩讓我走上正式的職業道路,而后就是我一步一步的行走,從最最普通的一名職員到此時的部門經理,我忽然覺得那清單是第一功臣。

所有的記錄都是有意義的,這一點在以后回溯的時候看的最明顯,并且,自己的價值感也會在一天一天的記錄里累計增加,隨著一起增加的就還有生存的自信。

走出吉大,我的清單又有了不一樣的記法,之前是在每一天的工作完成后單純的記錄,后來慢慢變成是邊做邊記錄,再后來就是前一天就把第二天的清單列好……

我相信一個人不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唯有首先在思想上有進步,才能在行動上有表現,當然也就會慢慢的體現在她的自身價值上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問題是,所有的類似的循環都需要一個切入點,需要一個引頭,開始了才能進入軌道。

于我而言清單就是這樣的一個切入點,平平常常的工作上,真正叱咤風云的人畢竟少數,大多都是用所謂的“踏踏實實,兢兢業業”支撐的。

當你把隨時想到的方法記錄并實施,當你把接下來要做的重要事情及時完成,當你把零零星星的小事都記得做好,當你能在每一天結束的時候對工作有一番思考……你想想,假如你是老板,你會不喜歡這樣的員工嗎?假如真有升職加薪的機會你會無緣嗎?

說什么智商也好情商也罷,都抵不過“認真”二字,這個世界還是公平的,你不想塌心做當然就會跟著不順心。

一張工作清單上記錄的不僅僅是工作,更是你自己的價值。

我工作這幾年里,最能想通的就是先別忙著去找竅門,尋捷徑,手里拿著一列清單,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定格下來,機會就藏在手邊的工作里,藏在一張一張的清單里。


網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睡得早,自然醒的早!我大概屬于這個城市里最早休息的人,十多年的生活習慣,無論冬夏,很少超過十點。除了陪女兒高中讀書...
    輝煌Ad098閱讀 239評論 1 1
  • https://www.cnblogs.com/pssp/p/5216085.html,超級好的一篇介紹this的文章
    神秘者007閱讀 109評論 0 0
  • 午后的陽光正好,坐在陽臺邊。耳邊是正好的咖啡系音樂。手邊是有點燙嘴也能入口的白水,和一本紙質書。太陽射在窗框上留下...
    天一閣門衛閱讀 1,314評論 0 49
  • 會經常在夜里口渴 下床拖踏著鞋子去水龍頭下用嘴巴喝水 胃里會很涼,發出一陣水浪的聲音 會經常在夜里睜大眼睛 審視黑...
    李知樹閱讀 257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