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回憶是什么時候開始完整的看一本可以稱之為作品的書籍,我可能也記不清楚了。到底是什么時候就開始認(rèn)字了,我想真的很早,應(yīng)該是從4,5歲開始吧?因為我記得我媽讓我錄讀兒童故事書的時候就是4歲,我是邊看著書讀邊念的,還清晰的記得里面有個小猴子吃水蜜桃的故事,每次自己讀的都饞的要死。那時還沒上小學(xué),我在爺爺家的舊房子里全神貫注的看書,誰來叫我我都不答應(yīng)。只是什么時候開始看完整的小說或者文學(xué)作品的呢?就從我喜歡或者常看的作家說起吧。
鄭淵潔。小學(xué)時在閨蜜家借過一本他的十二生肖之老虎,當(dāng)時覺得太好看了,然后就把閨蜜家這套書全看完了?;旧纤容^出名的童話故事我都看過。舒克貝塔,皮皮魯和魯西西,罐頭小人,還有后來出的比較成人的童話,基本上我算是他的鐵桿粉了。記得有一次在一個同學(xué)家看到她有鄭淵潔的親筆簽名和題詞,真是羨慕死我了。這時伴隨我童年最久的一位童話書作者。是他告訴我學(xué)校不一定是好的,老師不一定是對的,要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要被學(xué)校教成什么都不會的人。我覺得在當(dāng)時看來他的思想還是非常有前瞻性的。
金庸。第一印象果然是最深刻的。小學(xué)的一年寒假,從奶奶床底下的木箱子里翻出了一套舊版的《射雕英雄傳》,一共四本。當(dāng)時就花了幾天時間如饑似渴的看完了。看完之后真的不敢相信還有把武俠小說寫的這樣好的作家。之前看過盜版的溫瑞安,簡直無法相提并論啊。一本好書可以讓你在讀完之后的幾天都暈暈沉沉的沉浸在虛構(gòu)的世界里不能自拔,我當(dāng)時就是那樣。滿腦子的郭靖黃蓉,滿腦子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后來又看了幾乎金庸所有的長篇武俠,每部都非常好。但我心里最好的仍然是《射雕》。金庸就是我心目中唯一的不可取代的武俠小說大師。
畢淑敏。上了初中后那個時候愛看《讀者》《青年文摘》什么的。經(jīng)常會有心靈雞湯,比如畢淑敏就是其中很典型的雞湯型作家。她的文章都很短,小說也有,但是散文居多。當(dāng)時好像就愛看她那種簡單平實的文字,和勵志文章。喜歡了好久。
蘇童。這一位就陰暗多了。從《妻妾成群》這部代表作就知道了,這個作家絕對的頭腦和別人不一樣。他的文字往往黑暗而赤裸,短篇小說常常直至人性。我買了他全套的短篇小說看,現(xiàn)在不知道在哪里。而他好像現(xiàn)在也停筆了?
郭敬明。現(xiàn)在說自己高三的時候迷戀郭敬明的小說會不會逼格太低啊。不過那個時候《幻城》如此驚艷,然后《夢里花落知多少》又真的騙取了我好多眼淚。當(dāng)時他還是個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的高中生,誰想到現(xiàn)在會變成一個無法定義的矮富不帥。不過,除去他的抄襲風(fēng)波,其實他早期的文章還是可以看的。
老舍。把老舍放到小郭后面確實不太好。不過我突然想起來,我也迷戀過一段時間老舍的小說。有一本很薄的小冊子,是他寫的短篇,每看一篇都讓我笑到眼淚流。那種京味的諷刺,還沒有人比老舍寫的更入木三分。特別是《抱孫》這個故事,80年后的今天讀起來,仍然不過時。這也是真正的語言大師。
遲子建。她是前幾年才開始關(guān)注的作家。短篇寫的也不錯?!额~爾古納河右岸》是真心的好看。而且,我看過的茅盾小說獲獎作品,基本上沒有不好看的。
除了這幾位,還有路遙,陳忠實,還有一些個網(wǎng)絡(luò)作家,比如當(dāng)年明月,流瀲紫,雖然他們年輕了些,但是都是我喜歡的。喜歡不一定要逼格很高吧,只要喜歡,愛看,就好。
當(dāng)時不是說我只看過這些人的書,只不過持續(xù)關(guān)注的時間比較長,讀的可能多一些。如此而已。好作家不問出處,多讀沒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