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墜地,我看到日東升西落,月高懸中天,清風徐來,百草豐茂,萬物生機勃勃。親人們在不住地朝我微笑,歡聲笑語陣陣襲來。這世間,真美好,我算是來對了。
孩童時代,三五成群的小伙伴在原野奔馳,大人們在勞作,河邊的樹高大挺拔,郁郁蔥蔥。回到小學校園的教室里,老師的粉筆在黑板上寫著美麗的方塊字,演算著一道又一道數(shù)學題。
壓力第一次降臨,小學畢業(yè)要升入好的初中,必須有好的分數(shù)。也沒有多想,只是減少了去玩的時間,單純地把心思更多地花在學習上。如愿以償。
中學六年,有學習知識帶來的樂趣,但更多的體驗,是分數(shù)與名次,競爭與壓力。到了大學,混混沌沌地度過,潛意識里有對未來日子的憧憬與擔憂,但似乎又無計可施。在記憶中留下刻痕最深的,是晝夜不歇,泡圖書館看自己喜歡看的書的日子。
所以,就個體生命體驗而言,小學和大學的光陰相對幸福,中學,則似乎沒有什么值得回憶和訴說的。更加印證了那句話:你不快樂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人的記憶具有極其強烈的選擇性,剩下的,都是美好的;不美好的,很難憶起,或忘得一干二凈。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純粹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
然后工作,結(jié)婚生子。再看著下一代亦如此這樣的經(jīng)過。某個瞬間,你恍惚覺得,這世間,你一定來過。只是在經(jīng)歷輪回。
父輩說過的那些話你會說給孩子聽,孩子正在過的,是你經(jīng)歷過的。仿佛你是父親,孩子是你。你提前知道了自己的一生是怎樣度過的,卻還是義無反顧或不置可否地來了,來到這人世間。
當你對孩子摸摸頭的時候,告訴他:好孩子,這一生要好好度過啊。同時鼻頭一酸,因為你知道那個孩子也是你。這一生,再好好度過,也不會每日風和日麗,風平浪靜,一帆風順。總會有大風大浪,起起伏伏。但,難道我們會怕嗎?我們不怕。但我們還是會鼻頭一酸,會難過,會流淚。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無問西東》里提出的這一富有哲學意義的命題,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深思。
有沒有注意到它的英文名字?Forever Young?
幾段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年輕人。年輕時代發(fā)生的事,才是人生。剩下的時日,是青年時代的延續(xù)。你怎樣過你的青春時日,你就怎樣度過這漫漫人生。
說漫漫,顯得太過樂觀,人生其實很短暫。過了青年,就是老年,而老年的盡頭,就是死亡。
為什么《無問西東》里這個問題,會讓人聽了陷入深思?或引起難過的情緒?起碼不會是開心和愉快的。因為,人生的結(jié)局和本來面目我們都選擇性地遺忘了,我們從未或很怕思考這個問題。而其實人的一生就是“向死而生”的一個過程。
這是哲學,是人生。
既然這樣,我們真的該好好過這一生。但到底什么才是好好過,卻沒有標準答案。
你有你的傾向,我有我的選擇。影片其實把每一個與之相關(guān)的問題都給出了答案,做出了動人的演繹。
關(guān)于愛情。你若不離,我定不棄。我是永遠給你托底的那個人。王敏佳萬念俱灰,絕望之際,陳鵬這樣對他說。但也有人會在關(guān)鍵時刻和你劃清界限。有的人在演繹“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也有的人在演繹“結(jié)發(fā)為夫妻,白首不相異”。
關(guān)于職場。被各種利益鏈條裹挾,人不得自由,活得壓抑憋屈。但做自己,不與惡為伍,不向惡妥協(xié),失去的是有限的物質(zhì)利益,得到的是尊嚴與內(nèi)心的平靜與安寧 。在艱難時刻,有與惡對抗的勇氣、力量與決心,是我們一生要沉淀的智慧、應對的課題。整部影片以陳果果內(nèi)心獨白為載體,前后呼應,許多扣問撞擊心靈,引人無限深思。
關(guān)于所謂的孝道,關(guān)于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我再也沒有見過如此開明的父母,如此正確的子女。“ 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沒經(jīng)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么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沈光耀最后找到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違背母命,壯烈殉國,但這兩者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
泰戈爾說: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里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