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網絡上曝光海南文昌結婚酒席上,一個年輕的女子被一群人圍著叫著“好.....好”喝酒,最后喝的不省人事,后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最近又是十一長假期間,飯局和喜事連連,很多人在十一假期選擇聚會邀請親朋好友喝酒。而我們周圍經常能碰到勸酒的人,好像酒就要勸這么一下喝了才能喝下去。
01
喝酒本是件開心的事,能通過喝酒抒發自己的情感,增加自己和別人的交流,古代流傳酒色文化、酒儀文化,談到酒就要和美色聯系在一起,也有飲酒作詩、飲酒聽音樂,對于長輩和上司就是酒的禮儀非常注重。
而如今的文化是你不能喝還要往死里勸,明知不能喝還逞能,大不了一吐,以示忠誠,喝酒變成一種負擔,并不是相敬如賓,甚至有時候有些低俗。
02
咱們喝酒非要分出個誰高誰下,諸不知酒量有大小、喝酒需謹慎。非得到你我都喝醉為止。有時候生活的圈子沒辦法,領導坐一個桌上,記得有幾次到山東和河南,和幾位客人一起吃飯,必須要喝酒,因為不喝酒感覺沒有氣氛,但沒想到從開始喝就停不下來,北方人規矩多客人要敬幾杯,還是主人一個個敬,還沒開吃已經2--3杯下肚,喝到最后真不知道吃的是什么,就知道很飄,不停的在勸酒喝酒中度過,虛偽的很,說過的什么話第二天也不記得。
你不喝酒人家以為你是偽君子,說不定不愿意放開自己和你打交道,有可能關乎生意上的成敗,你能不喝?至于社交酒,并不是好多人理解的那樣。喝個酒,誰最后倒誰牛逼。項目就能談攏,事就能辦成。有很多人在酒桌上豪邁,一個勁的喝酒卻不知道為何而喝,就像那個死去的女伴娘,一個勁的喝酒,意義何在?如果心里有什么話可以慢慢喝慢慢說出來,酒是你一口我一口的互相喝的,喝酒得有一個主題,比如敬酒前都要說幾句,一個勁的勸就沒意思了。酒精的作用類似于輕微的興奮劑,會使人產生放松、愉悅的感覺。
而那女孩子年輕人為什么會死?從另外一個方面說她是不聰明,不知道周旋和解局,另外一方面說明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少喝白酒了,對于酒文化和喝酒的方法詮釋不對。
01
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為什么相對喝酒少?因為可以有很多方式取代?。歌、迪廳、打網游都可以讓人放松和獲得宣泄,對于交際功能,由于現代通訊技術的突飛猛進,面對面的交流機會越來越少,更多的是依賴電話、郵件或是微博、微信來進行溝通。當女青年遇到這個情況的時候無非想獲得宣泄,并不是酒量有多大或者是表示自己能力有多強,其實這些都是年輕人不懂得交際的表現,表現出來就是年輕氣盛,敢作敢為,先干為敬。
當然白酒喝起來更刺激更能提高感官享受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但其實白酒和紅酒比紅酒的營養價值更高,但老一輩人習慣喝白酒,以前便宜的洋河,兩個人一盤花生米就可以喝掉一瓶。所以老一輩人更懂得如何喝白酒,要是這個年輕女孩再老20歲肯定不會出現這樣的情形。
喝酒能拉近點距離,能增加一個人的膽量,這個時候可以提出要求這也是合情合理的,酒就成了一個工具,但如今商業用酒數量逐年遞減,而生活休閑用酒的用量增加,于是當你舔一舔酒杯里的白酒而豎起大拇指叫好酒的時候其實你心里是非常厭煩這種辣辣的裝逼模式,只能帶著面具硬撐。
02
古代人品酒有酒具的要求,現在人似乎對這些都有更進一步的需求,紅酒和洋酒的需求量增長,人們越來越有品位,并不是一位的去比量,有時候一個人在家也可以用一個大大的紅酒杯來杯紅酒,現在人更樂于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品位,這是真正的酒文化。
我們比量劃拳勸酒的時候談何文化,在你沒有藝術的時候根本就不值得談文化,就像藝術文學工作者,他們的藝術作品或者文學作品很多被流傳開來就是文化的一種體現。
我們在酒面前要看清自己,不是不喝酒,喝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很多情況下遇到長輩、上司自己能有一個控制能力,不能被上司和長輩的要挾而妥協,改變環境,增加藝術而得從自身做起,或者你可以讓長輩們盡情的喝又不醉這才是真正的藝術。
而談到中國的酒,那更加現在談不上文化啦:
泱泱大國,酒供不應求,但很難喝到真正的好酒,連酒都不純我們還談什么文化,我們似乎在泡沫的虛偽的文化下整天的醉生夢死還一個勁的叫好。我們不應該這么喝酒,哪怕喝一點點開心就好,醉了不開心勸了但甚至第二天感覺壓力山大這酒別喝別勸,沒文化??!
同步微信公眾號:脖子太長 (Halo_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