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體驗

大家知道什么是心流體驗嘛,有沒有在投入某些活動的時候,有一種忘記時間的感覺,時間或變慢,或便變快,更多的是忘我的愉悅,幸福的感覺


心理理論之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礎上,開創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心流理論正是出自于其著作《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


我們初步給心流體驗一個定義:

“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并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做自己非常喜歡、有挑戰并且擅長的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體驗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戲、閱讀、看電視、看演出、還有工作的時候。


心流理論很簡單,但是越簡單越有穿透性。


先給大家一個問題

一般人在休閑活動中用掉較多物質資源時比較快樂,還是在投入較多自我時比較快樂?

調查發現,一般人需要花費較多物質,資源,昂貴的設備,或者看電視,快樂的程度反而不及較廉價的休閑活動

比如和別人交談、釣魚、做園藝、看書貨其他嗜好時,最能感受到快樂。這些活動需要的物質資源都很少,缺需要投入很大的精神能量。而消耗大量外在資源的休息活動時,大多不需要什么注意力,值得留戀的回饋也就相應減少了。

為什么呢

心流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即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的忘我愉快的狀態,而它的產生依賴于個人能力與這個事件挑戰難度的匹配。


我做了一個圖,解析心流能力與挑戰難度平衡的交叉點


如果一個人的能力低于他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就會覺得太難了,感到焦慮;


而如果能高于這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又會覺得太簡單了,感到無聊。所以只有當能力剛剛與挑戰難度相等時,人既不會感到焦慮,也不會感到無聊,才會產生心流。


也就是說,人要產生心流,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來決定自己要做什么事情。這個事情應該對你來說不太難,又不太簡單,剛剛好有那么一點挑戰性,又具有實現的可能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