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幼兒園專門請了名校的老師給即將入學的孩子家長們談了一下幼小銜接問題。老師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解說:
一、確保孩子有個健康的體質
二、做好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
三、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向往心情
四、相關學習能力的培養
其中老師專門講述了閱讀的重要性,建議家長每天陪孩子閱讀30分鐘,增強孩子的理解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五、幼小銜接階段大家關注的問題
1、關于拼音
2、識字寫字方面
3、數學方面
4、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
5、同伴交往問題
期間家長們提出了各種問題,其中有兩個是多數家長比較關心的:
1、入學前要不要給孩子上拼音和寫字?
老師解答:需要孩子學習些拼音和寫字的知識,例如:全班50個學生均參加了拼音的興趣班,老師不會為了少數沒有學的孩子單獨去補課,要跟上整體水平,不然孩子上小學開始會比較辛苦。
孩子上小學后要面臨的環境和幼兒園不一樣,需要完成作業,需要孩子掌握用筆的方法,能提前學習會減輕剛上學的不適應。
2、孩子現在放學后讓他們玩還是上興趣班,孩子不愿意上怎么辦?
老師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回答了這個問題。她有兩個孩子,老大現在初二學習不錯,小的上幼兒園中班。小的現在沒有上任何興趣班,大的上小學時只保留了一個自己喜歡的計算機編程。
現在的家長太焦慮了,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在以后的競爭中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有時沒有考慮孩子的興趣而把自己覺得好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導致孩子怨聲載道,玩沒有玩好學也學的不快樂。不管什么情況下,孩子健康(心里生理)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既然是興趣班,一定是興趣放在首位,孩子樂于接受,也愿意研究,這樣孩子才可能有所建樹,進而發展成自己的專長,這樣的興趣班上了才有意義,花的錢也值得。
放學了剛接到女兒,她便嚷嚷道要去廣場玩,在學校門口大聲呼喚同學的名字相互道別。
到了廣場沒等我鎖好車她便一溜煙地躥出去了,一會便看六七個孩子聚集在一起了,全是他們班的同學。
孩子們追著跑著,跳著、笑著,有拍球的,跳繩的,攀爬的,打羽毛球的,走平衡木的個個小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廣場上筆直的杉樹滿樹翠綠,樹葉在風中微微搖動。香樟樹、梧桐樹、七葉樹嫩綠、鵝黃、翠綠互相襯著,一片石楠吐露著紅彤彤的新葉和翠綠相印成輝。
幾個老人圍著一個滿頭銀發手拿歌譜的老人,他們一起大聲動情地唱起老歌《彈起心愛的土琵琶》《十送紅軍》《小小竹排》……,銀發老者的身體隨著節奏左右擺動著,鼻梁上的眼鏡似乎都在笑,他邊打著拍子,邊動情地唱著,他們陶醉在歌里,多么積極的老人啊,有自己的興趣,有自己的圈子真是老有所樂啊!
孩子的童年很短,讓他們自由自在的玩耍與大自然親密地接觸培養一個健康的體魄和心理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