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已經聽了兩次討論。主要還是講原則性的東西。
昨天講的是工藝的分層,可以理解成程序的分層結構。首先要有庫的概念,所謂庫就是程序員說的“輪子”,利用好別人造好的輪子,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一個庫,是由若干功能塊組成的。一個完整項目可以包括三種庫,第一就是核心庫,可以是官方標準庫或者一些常用的基本庫。類似于典型的普通電機控制塊了,典型的普通閥門控制塊了,或者模擬量處理塊了之類的。這個庫里邊的內容,絕對的不許進行修改,可以認為他是整個項目的核心。第二就是行業庫或者工藝庫,針對某一行業或者某一工藝在核心庫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一些塊組成的。比如對某一個標準塊進行了改動,適用于某一類非典型設備,或者模擬量處理塊修改了一些參數用來處理一些比較特殊的轉換。這個庫一般不做修改,有需要的,可以在原有基礎上修改后添加進來,或者直接由核心庫修改而來。第三就是針對本項目開發而特意開發的非標塊之類的。僅僅針對本項目有效。可能在別的地方也有用,但是使用率肯定不高,調試過程中也可以根據需要修改,調試過程中新增加的塊,也可以放到這個庫中。
至于如何分層,根據每個人的自己的需求和習慣。有時候第三層非標庫用的多了,可能會慢慢的上升到第二層,進行一定程度的標準化。
今天講的上位畫面的分層。做畫面的原則功能優先,實在要做動態,也不能犧牲性能。動態效果可以用gif,flash來實現。節約資源的同時能保證項目的可靠性,不會隨著系統或者軟件升級導致不能使用。畫面的分層主要是分為靜止畫面和動態畫面兩層,靜止畫面是底層的,主要是顯示,力求簡潔準確,動態畫面要根據工藝需求來做,原則也是要有利于標準化和模塊化,能重復利用是最好的。不同顯示需求的設備也可以做成不同的模塊化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