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就是京極夏彥的小說《魍魎之匣》,還有其他的所有京極堂系列的書。
我想了很久該用什么題目、什么字眼去歸納看完這些小說以后的感想。但是百轉千回,還是只能用這四個字——魍魎之匣。
1、魍魎之匣
這是我看的京極夏彥的第一本小說。一開始被看似毫無關聯卻一直穿插的各個不同時間點的事件扯得暈頭轉向,接著又被京極堂那一大堆說教給繞得暈頭轉向,結果花了幾乎3個月才看完了。
剛剛看完的那兩個月,心情壓抑得連讀后感都寫不出來,滿腦子盤旋的只有各種各樣的箱子柜子匣子,以及那一句“魍魎”。
附身的妖怪要祛除。人的各種執妄是各種妖怪的原型。
現在回想,《魍魎之匣》跟京極堂其他的幾部小說相比有一個不同之處,那就是它沒有涉及妖怪民俗學的考證。
魍魎之匣沒有討論妖怪,他討論科學。
其實整本小說歸結起來就是一個可憐的女孩因為一次“過路魔”的意外而成為了瘋狂科學家的試驗品。
人是個容器,想要得到永生,其實不應該把容器密封起來保存,相反,應該打開來,把生命從身體中解放出來。
瘋狂科學家這么構想著,這么努力著,這么試驗著,這么實踐著,他把女孩的所有生理機能都從身體里的器官轉移到外部機器上,把頭顱跟軀干以外的部分都截除,用一條條的管子連接機器,讓呼吸、消化、心跳、過濾、排泄等等等等,都由機器代勞。
只要維持電力,保養機件,機器永遠不會停止運作。
的確,一開始這更大的是感官沖擊,即使重口如我也覺得有點惡心以及難以想象的震驚。
但京極堂總能以他的長篇大論迅速地把人再次繞暈……
他一開始在說宗教、心理學、宗教家、占卜等等的相同跟不同,但是他從根本上反對什么超能力者。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不可思議的事情。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
而長生不死這件事,是科學無法解釋的。所以它不可能。
乍一聽好像是歪理。
但是他又迅速地讓我信服了:因為提出這個想法的你,已經不是科學家,而是宗教家了。
科學是公正的,科學是沒有好壞之分的。
研究如何使壽命延長,這是科學。
但研究如何使壽命無限地延長,這就不是科學了,而是混進了個人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由個人的“不想死”的想法而主導的科學。科學家本身不該有立場,只管研究客觀。
延長壽命可以使人快樂幸福,所以要把壽命延長得更多,直至趨向無限。
這項科技能否使人快樂幸福,早已經不是科學家研究的范疇了。
你,被“我有能力為世人帶來幸福”的妖怪附身。
所以你創造出來的這些匣子中的人,都不是人。
只是妖怪。
魍魎之匣。
京極堂阻止關口去看那個“匣子の人”,說一看了,就會變成那邊的人。
當時我不太能明白這是什么意思。
但經過接近1年半的思考,我想我懂了。
會被妖怪附身的。
一旦親眼看見那匣子的樣子,無論如何,這份沖擊都足夠讓關口這種沒什么堅強內心底線又極其容易動搖妥協的人被妖怪附身。
那妖怪便是當初犯人看見加菜子的匣子時產生的無論如何也想要自己擁有一個的想法。
甚至是自己也變成那樣。
大概你會覺得很好笑,這么惡心的東西怎么會有人想要呢?
但是,妖怪就是在無形無聲之間侵入的,一開始你極力否認,不斷地找方法逃避,但結果都只能妥協,只能承認。
這就是魍魎,是無法理解也無法解決的執妄。
不要被困在魍魎之匣中。
2、姑獲鳥之夏、鐵鼠之檻、絡新婦之理
有了《魍魎之匣》作鋪墊,看其他的小說就容易多了,因為已經習慣了京極的寫作手法。把這三個作品列在一起,是因為除了案件真相之外,京極堂中間所說的那些妖怪、宗教流派以及風土習俗的源頭、演變、異化、扭曲的民俗學足跡都占據了書的很大一部分內容,并且看起來毫無相關但是又很好……
但是沖擊已經不及第一次看魍魎之匣那么大了,成了慢慢地看,有點兒“跟著京極堂尋找那消失的妖怪”的感覺。
3、狂骨之夢
自從工作以后,就發現了所謂的“長見識”就是“知道以前你不知道的東西”,以前不知道往返中國法國的機票多少錢,現在知道了,也能算是長了見識,然后所謂的“很有見識”就是知道很多你不知道的東西而已,無論這些東西到底其實有多少價值。
看京極的書也是同樣的感覺。之前看魍魎之匣沖擊如此大,是因為他基本上不涉及什么偏門的冷知識,都是純粹的思想。一種思想是不會有“有沒有價值”的區別的,只有你接受不接受的區別。
而我當然是接受的行列,于是我非常非常非常喜歡看。
但到其他的小說的時候,心態就有些變了,因為中禪寺不再是滔滔而論的不再是單純的看法,而是對很多很多很多的民俗學的看法,他會扯出一大堆非常非常使人發暈的背景知識,然后加上自己的注解。看一本小說,就像看了一個大師長年累月對于某個課題的研究一樣。于是看書的時候就是在期待“這次京極會告訴我什么偏門的知識呢?”
大概是因為這樣,所以在看狂骨之夢的時候,就有那么一點點的心理落差,因為除卻了幾乎每本書都有的,各種妖怪、信仰、風俗的溯源尋宗之外,還有大量的關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學說的內容。
這種感覺也是跟看那多的《百年孤獨》一樣,我都知道了的事情,你再說一次給我聽干嘛呢?
但其實對于沒有這方面知識的人來說,其實也是一樣的好看吧?
故事性還是很強的,只是因此而引發了我長久以來對于“這人真有學識”“真才華橫溢”的見解的另一層深思。
其實這些所謂的“才華橫溢”當中,有多少只是因為知道得比較多而已呢?
兩者的區別,應該是“見識得多”跟“創造得多”區別吧?
從此應該對任何一個“拋書包”的人只能稱贊“見識廣博”,至于才華,還是仔細考察過才能說。
但京極夏彥絕對是見識廣博,才華橫溢的。
4、涂佛之宴
涂佛之宴的開篇說,其實讀者們都掉進了作者的圈套,從《姑獲鳥之夏》(時間上的京極的第一本小說)開始,他便在設計一個巨大的陷阱,要把一切都攏進去,展開一場巨大的陰謀。
因為還沒有出完(共有《備宴》上下卷跟《撤宴》上下卷……聽說實體書看起來有電話本那么厚 orz),所以也不好怎么評價,但是這次提及的“我所不知道的知識”是關于催眠的,之前看的《精神科醫師》,還有自己寫的《holy night》中都涉及這方面的內容,于是還是那個感覺“我知道了”,但故事性依舊很強,依稀可見絡新婦的蜘蛛線好像還在牽扯的感覺。
期待撤宴的出版。
從大學畢業前半年開始在無意間看到《魍魎之匣》,一直到現在,都已經畢業了一年了,這一年半,處在非常混亂,道路也不甚明確的心理階段,也因為自己的一些私人感情問題而搞到一度極度鄙視自己,覺得自己很文盲,曾經發瘋了一般希望把自己搞成一個文人。但詩詞歌賦沒怎么堅持能看下來,唯有京極的書一直沒有間斷,無論再困再累也要在睡覺前看兩頁那些又長又啰嗦又催眠的說教。或者正是因為這樣,京極堂也給我除去了附身的妖怪,讓我知道一個人就該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中禪寺只能在家里翻古書,多多良就要跑鄉間去實地考證,但是他們都是一樣靠得住的,沒有差別。
我沒有再被困在執妄的匣子中了。
我跟別人沒有差別,我同樣優秀。
起碼比關口靠得住多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