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別人家做客,做到這5點就夠了!

在深圳這樣的快節奏、關系淡泊的城市,見面是一件“昂貴”且“有風險”的事情,不光耗時、費心、勞力,還面臨“揭老底兒”、“給差評”等風險。如果能到別人家里做客,那就更是不得了了,簡直可以說是“老鐵”了。這樣一個重大的時刻,如果因為咱做客人的,舉止不得體,給主人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就太得不償失了。本文從預約到離開,給出五個小技巧,讓入門拜訪變成關系增進的機緣。

做客

01 提前安排,按時抵達

這里的提前安排有時間上,還有隨手禮上的。

目的地和抵達時間,一定要提前溝通,選一個雙方都方便的,不委屈自己也不拖累別人。最好是按照約定時間到達,雙方都舒服。

如果不能準時到達,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主人家。若做得更細致,出發和快到達的時候,也對接一下,免得唐突和尷尬。

到達之前,務必要保持電話暢通,“失聯”的后果極其嚴重和惡劣。清晰地記得,畢業第一年,閨蜜叫我上門吃飯,到了樓下,她碰巧在廚房忙活,手機在客廳,門鈴和電話都聯系不上,讓我足足在樓下等了20分鐘,可把我氣壞了了,后來上樓,狠狠把她數落了一頓,才稍微解氣。

隨手禮物上,可根據主人家狀況進行準備。若有老人和孩子,一般以這兩類人的需求為主。

02 進門后,觀察和詢問,快速掌握屋里狀況

“以人為本”,什么時候都是正確的。

進屋,先觀察屋里人員狀況,確認他們彼此的關系。然后一一問候,無論是老人還是小朋友,抑或上門的維修師傅。這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和善地告知“初來乍到,多多關照哦!”

前陣子,表弟來吃飯,七七在廚房準備晚餐,表弟進門一屁股就坐沙發上扣起了手機,“真是個孩子!”這是委婉的批評。

觀察共同點,消除疏離感。若觀察屋里的陳設、家電家具、小擺件和照片等等,最好抱著欣賞性的態度,而不是品頭論足。一把老舊的搖椅,或許是這家老人的心頭好兒呢。

一個人屋里的布置狀況,其實是一個人習慣、愛好和品位的體現,背后有時間變幻和用心良苦等,若真是覺得好奇、不理解,可以用好奇的語氣去問主人,不要一下子就帶出自己的評價。

03 尊重主人習慣,不可隨便

“禮多人不怪”,這里不僅是禮物、禮貌,還有禮節和尊重。

各家都有自己的習慣,比如是否需要換鞋,隨手物品(雨傘、背包等)如何擺放,在哪個位置落座,用哪副餐具,洗手后用哪條擦手毛巾,喝水的水杯等等,盡量詢問后再動手,避免莽撞。

04 及時感謝、贊美和欣賞

一般主人都會給上門客人端茶倒水、遞水果和零食等等,這時候一定要表示感謝。這種感謝不一定是簡單直白的“謝謝”,還可以是贊美,選中一個細節,比如主人家的茶杯、茶葉,餐桌布置等等。

若是留在主人家吃飯,一定要感謝一下做飯的主人,方式除了說菜品味道、搭配等,還可以簡單地說“麻煩了,辛苦了”,或是討教某個菜湯的做法。這都會讓付出的人有種存在感和滿足感。

05 告別的舉手之勞,留下完美句號

在主人家一個舉手之勞,也會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比如做飯時候,幫忙擇菜、洗菜,吃飯時候幫忙擺碗筷。用完餐之后,幫忙收拾桌面,洗碗筷,削水果等等。

主人送行的時候,不需要主人遠送“留步,打擾了”等等。

一次,有個朋友來家里做客,順手帶走垃圾袋,給老媽留下來深刻印象,夸獎不斷。后來知道她外出住酒店的時候也是這樣,真是一個好習慣。

綜上,去別人家做客,主要是有禮有節,尊重和欣賞對方,若再表現出愿意分擔的意愿和動作,那么“好評”是妥妥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