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快下班的時候,有個同事女孩突然微信我說,買了四塊磚頭,給兒子入廁訓練,因為幼兒園蹲便比較擔心。excuse me?這還用買嗎?我去給你找幾塊啊。
于是立刻開車出去找。出門天已經黑了,轉到垃圾回收的地方,用手機照著找到了四塊,但是上面有水泥,不是特別理想,但是還是先裝走了。旁邊一只狗對著我一直叫。裝在車上心有不甘又向樓后轉去,在準備放棄回轉的時候突然在黑暗里看到了一垛青磚,碼得整整齊齊。拍了兩張照,拿了四塊走了。
微信告訴她,她就把淘寶的磚退了。
覺得人和人之間的區別真的是很大。拉著磚往回走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是自己會怎么辦。
首先,我可能根本不會關注這個如廁訓練,上廁所這種事,不都是自然而然就會的嗎?我們小的時候是怎么學會蹲著上廁所的?太久遠了根本沒有印象了。
其次,即便需要訓練,我會想一些其他的方法來代替,比如說小板凳,比如說書本字典。家里那么多成山成堆的東西,總會找到合適的東西代替。根本不會想到要去找磚頭,更別提從網上買。
即便,聽從專家的說法真的需要磚,專家應該是基于磚很常見的出發點提案的。所以應該出去路上找一找,應該不難找到。
但是通過這件事更加加深了我對世界性格多樣性的感觸。水瓶座的腦洞之大真的是射手佩服的一點。媽媽的這種精神也足夠我敬佩。她說為了到幼兒園不給老師添麻煩,所以要訓練四天。這么細心又肯付出的媽媽是孩子的福氣。差別如此之大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長大,思維的碰撞是必然的,所以能夠理解他人才是完整的人的必備的素養。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