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型IP”是現在很火的一群人,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這類人將自己所學大多通過文章的形式傳達出去,并迅速吸引了一群想要獲得此類知識但又懶于自學的人成為粉絲。最出名的當屬簡書大神時間管理IP“彭小六”,當然還有秋葉等偏技術型IP。他們為什么會這么火?看看彭小六的簡書就知道了,“寫作”便是成就他的一大法寶。
寫作,這個我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的練習科目,學校里也叫作文。高中時期為了提高高考作文質量,老師會讓我們每周練習一篇文章,并教導我們需要在內容上旁征博引,故我們會為此背誦一些名人警句或者優美篇章,以便在寫作中提高成績,以至于現在寫作中用到的名人典故有很多都是高中時期被動積累下的。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梢匀?,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弟子們怎么不學寫詩呢?詩可以激發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孔子教育他的學生學寫詩,放在現代也就是寫作。
堅持寫作有哪些好處呢?
1.
抒發情志,自省。
詩可以激發情志,文章亦可,古人多用詩詞言志抒情,今人便可以用文章來達到這個效果。寫作是情感的宣泄口,寫出來便會身心愉悅,更有一種成就感。
現在有很多的渠道可以發表公開文章,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感情上或者境遇相似的朋友,得到大家的認同之后,大多負面情緒便會煙消云散,正面的能量也在大家的鼓勵下放大,收獲快樂。沒有什么比獲得別人的肯定更有成就感。即便寫的不好,大家也會給出建議,促使自己反思自省。古人“吾日三省吾身”,經??聪逻^去自己寫過的文章,便可知以后的路和方向該如何去走,“前車之鑒,后事之師”。
2.
提升語言組織能力、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
萬事萬物訴諸筆端便會是另一種形態,一件小事,在眾人眼中平淡無奇,但在作者筆下可以妙趣橫生洞悉社會丑惡,正所謂小中見大,見微知著。魯迅棄醫從文,也是洞悉到社會狀態的本質,充滿諷刺意味的故事也更加觸動人性。
長時間的寫作積累下來,會讓我們更加輕松地駕馭語言,不至于演講或者匯報的時候語無倫次。有了寫作的習慣,也會自然地促使我們更加深入的去觀察和思考,思考萬事萬物的本質,思考人生大義,思考何為對錯,何為黑白,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無形之中便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善思便可明辨,明辨便可知我們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3.
擴大朋友圈,結交高質量朋友。
得益于日益增多的互聯網渠道,我們每個人寫的文章都可以迅速的分享出去,把觀點表達出去,境遇描述出去,心情也說出去。境遇相似,觀點相同的人們便會成為你的朋友。不同于酒肉朋友,這雖比不上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知音無限,但也算是靈魂和精神的深層次交流,更何況與志同道合的人們侃侃而談本身也是一種樂趣。
正如劉向的《后漢書》中所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磿脕淼暮糜?,與他們共處,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提升了。
4.
增廣見聞。
如開篇所說,為了更好的表達筆端的故事,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輸入知識,這會逆向的促使你去看,去閱讀,去了解更多,歷史、人文、地理、花鳥魚蟲乃至四書五經。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講的便是依靠讀書考科舉成就功名。科舉制度用一篇文章定乾坤,字如其人,文章也在彰顯人的本質,考官檢閱的就是你的見聞、處世的態度、為人的態度,說的在不在理,理能不能服人?,F在雖無科舉,但不得不承認見多識廣并知識富足的人,有更多渠道去發揮自己。
最后,借用別人說過的一句話結尾,所有你讀過的書會逐漸改變你的容顏,所有你寫過的字會慢慢融入你的氣韻。
文字永遠是最偉大的發明。你,好好利用了么?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