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初,iPhone 新機中的亮黑色款不出預料的處于一種極其緊缺的狀態。相比以往的新機新色款的緊俏,這次的亮黑色則干脆在 16 日第一天發售日徹底缺席。所以基本上預售第一時間付款的用戶,面對的也是 1-2 周的承諾發貨時間。
20號,遲來的新機 Jet Black (亮黑色裝逼說法)版 iPhone7 終于到了我的手上。
所以可以預料,懷著擁抱新機的激動心情,以下的碼字內容將會非常主觀的為大家呈現本部 iPhone7 的體驗和吐槽。注意,真的可以很主觀……
亮黑色,不止于黑
對于亮黑色的初感,來自于這個有點裝逼的英文單詞——Jet Black,這可能是蘋果歷史上第一次主動地使用一個形容詞來描繪 iPhone 的顏色,所以可見蘋果對于這款 iPhone 外形工藝的自豪感。
于我個人而言,黑色本身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往前數三代 iPhone,我一貫使用的都是干凈的白色。
然而真當看到亮黑色的 iPhone7 實體機的時候,我才忽然意識到一個一直被我忽略了的問題。其實我并不是喜歡“白色”,而是喜歡“干凈”本身。
而亮黑色的 iPhone7 ,恰恰就是這么一款純粹地擁有“干凈到極致”機身的藝術品。首先感謝蘋果在手機外形工藝上的大膽嘗試。根據蘋果首席設計師 Jonathan Ivy 在視頻中的介紹,這是一種在陽極氧化之后再拋光+鍍膜的工藝,與其他手機廠商背殼制造過程中用過的技術甚至于自家其他幾款 iPhone7 使用的技術都略有不同。效果自然是拔群的,機身表層近乎鏡面的效果,晶瑩剔透如鋼琴般深邃,在滿足玻璃陶瓷的視覺的同時,又不失質感。
手中的實體機正反雙面在熄屏狀態下踢狗的黑色似乎有種說不出的剔透感。
這種對黑色近乎苛刻的追求同樣延續到了按鍵的打磨與過度上。理論上來講由于按鍵與機身之間的縫隙存在,機體的色彩呈現會在這個部分存在一點瑕疵。然而在亮黑色的 iPhone7 上,即便是按鍵部分的過度也堪稱完美。
在于 6s 的對比中,似乎能夠讓大家明顯的感覺出這種視覺觀感上的享受落差。純粹黑色帶來的感官上的提升似乎比想象中來的更加的直接。嗯,這個對比傷害很可以。
黑色雖然帶來美觀的升級,然而指紋收集器的稱呼可不是白叫了。背部面板上的指紋積累速度簡直令人瞠目結舌。基本上抓過這機器的所有人,都在我的這機子上留下了證據。當然對于我這種手機偏執愛好者,哪怕時不時的擦拭一下手機也能夠當做是一種享受。就像戰士擦拭著自己的槍……
一些耳熟能詳的身體殘疾
iPhone7 的攝像頭這次沒有上一代那么張揚。iPhone6s 上的厚重金屬線圈進化為了一種類似火山口的過度狀突起。同時鏡頭更大了,這也意味著雖然在基本形狀的大小上 iPhone7 與 iPhone6s 并無差異,但是你還是需要掏錢購買一個新的保護套了,兩者并不兼容。
正如大家所見,iPhone7的底部確實發生了一些有趣的縮減。3.5mm耳機口被暴力拆除了。而且源于對稱美的啟發,揚聲孔的另一側,也搭配著扣出了另外一排然并卵的孔。
恭喜你,現在你擁有了一款價值78元的官方轉接頭,這可能是蘋果歷史上第一個在標準包裝中增加的配件了。
Home 鍵經過又一代的革新,終于從按壓式升級進化為觸摸式。當然為了照顧一小撮懷有按壓復古情懷的偏執狂們。上面剛剛暴力拆除的耳機孔騰出來的空間,就被塞上了一個小馬達 Taptic Engine。目的很簡單,為了像 Macbook 上的觸控板那樣,模擬出一種真實的按壓反饋。當然在 MacBook 上僅僅需要欺騙一根手指,在 iPhone 上卻要欺騙一整只手,可見難度完全不是一個量級。所以對于這個觸控反饋嘛,大家可以想象成一種抖機靈感覺式的區域震動。不是傳統的“嗡嗡”感,而是短促的“吭吭”感,有點弦崩斷的感覺。(我的用詞也太生動了~)
但是毫不夸張的說,這顆 Home 鍵的按壓手感仍然好過目前所有 Android 設備的虛擬按鍵震動反饋。在剛拿到手機的時候,需要設置你認為舒適的按壓反饋力度,三擋可調。
一點小驚喜:Taptic Engine 的應用場景其實不單單在于 Home 鍵的反饋。涉及滾輪式的列表菜單時,滑動過程中 Taptic Engine 會配合發出連續的震動感,猶如齒輪咬合的機械感。
道不明的國產奢華感
iPhone7 這次在聽孔中也內置了揚聲器,帶來的體驗提升似乎很接地氣。
- 首先在接電話的時候音量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手機的外放音量增大了一倍),放在耳邊接電話有種外放的奢侈感。
- 其次橫屏播放音樂或者 MV 的時候,搭配底部的揚聲器可以形成類似立體聲的效果。目前還沒有嘗試雙聲道的音源,所以尚不可知這兩個外放口能否實現類似環繞立體聲。
升級與再升級
內存
iPhone7 的 2G 與 iPhone7 Plus 的 3G,成為在基礎配置上兩款同時代機型的最大差異。內存大小對于 iPhone 手機最直觀的影響在于同時開啟多個應用以及網頁,來回切換的時候是否需要重新加載。同時打開 24 個網頁進行切換,兩款手機的表現相當,所以普通用戶不用擔心是否一定需要上高內存。(反倒需要說明的是 iPhone 這次的 A10 處理器性能又上一個臺階,據說跑分成績相當于 2015 年初的 MacBook Air)
攝像頭
iPhone7 的前后置攝像頭都有或多或少的提升。
首先是后置 28mm 1200 萬像素廣角鏡頭,這次終于加持了光學防抖,這讓 iPhone7 在成像上達到了與 iPhone7 Plus 平齊的影像水準。
(iPhone7 Plus 雙攝像頭中一個是與 iPhone7 類似的廣角鏡頭,另外一個是一顆 56 mm 的長焦鏡頭。在默認拍照情況下,iPhone 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因此成像與 iPhone7 并無太大的區別。當點擊拍照界面底部的 1x 時,鏡頭會切換到長焦鏡頭,實現 2 倍光學變焦。56mm 的焦距更接近于人眼實際所見的畫面,輸出的照片相對更加反應人眼所見。繼續撥動變焦環,畫面可以放大到 10 倍,但是后續的放大依靠于數碼變焦,因此畫質犧牲巨大)
前置更新到 700 萬像素,這樣無論是視頻聊天還是進行自拍,畫質都會上升一個檔次。目測新的 iPhone 發布的初期,還會激發一輪自拍熱。
兩款 iPhone 的光圈都再次進化。4.7寸的1200萬鏡頭支援 f/1.8 大光圈,吸光 3 倍速,曝光效果更出色。而 Plus 版的雙鏡頭系統之中,只有廣角鏡頭才有 f/1.8 大光圈,另一個長焦鏡只有f/2.8光圈。(所以這樣看來雙攝像頭似乎又變得沒有那么必要了?)
下面還是上一些 iPhone7 的實拍樣張吧:
那些你可能遇到的小問題
新 iPhone7 的暖屏問題似乎比想象中的要嚴重(實際僅僅是國人更偏愛冷色的原因)。與 iPhone6s 在亮屏的狀態下進行對比,可以發現 iPhone7 的屏幕確實有點 shi 黃色。
不過還好 iPhone 自帶了顯示調節設置。在「設置」-「通用」-「輔助功能」-「顯示調節」-「色彩濾鏡」-「色調」中,調節「亮度」「色調」即可,甚至能比 iPhone6s 還高冷。
iPhone7 雖然使用了了一顆 1960mAh 容量的電池(iPhone 6s 的電池容量為 1715mAh,大致增加了14%左右),在配合最新的A10 處理器下蘋果官方宣傳 iPhone7 的續航對比上一代提升了 2 小時。然而在實際的使用中,增加的這部分電量并沒有什么實感,一天一沖還是智能手機的基本套路。不過待機狀態的耗電非常細微,不知道是不是我個人的錯覺。
充電部分 iPhone7 果然不出預料的保留的它的優良傳統,仍然提供了一個 5W 的充電器,夸張點說就是基本上邊看視頻邊充不上電的狀態,所以極其強烈建議用戶們改用 iPad 配送的 10W 或者 12W 的充電器來為 iPhone 進行充電,即便沒有快充技術,但是對于 iPhone 充電效率的提升那可是非常顯著的。
另外這是目前B站的開箱視頻,如果對于外觀有好奇的可以隨便看看。真實場景沒有加任何特效處理: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6351155
PS 針對公眾平臺的粉絲提到的一些問題給到答復
- 手機的防水性能可以參看網易 CEO 半小時以上的魚缸直播,我的個人主力機器不做暴力測試。
- 背部機身應該還是比較容易劃傷,所以個人建議即便是買了亮黑色的 iPhone 最好還是搭配一個保護殼。
- 有人說好奇 iPhone 加殼什么樣子,會不會瞬間變得巨丑,那么請看下圖(配合官方保護殼的顏值):
- 關于系統級別的體驗,大部分都是 iOS10 的貢獻,所以我就不過多的贅述了,大家自己升級體驗吧。一句話評價 iOS10,體驗的提升是明顯的,然而完全接受不了新設計,只是覺得很多地方都過于浪費空間。
總結:iPhone7 仍然是目前非常推薦購買的一款機型,如果你手上有的是 iPhone6 或者 iPhone6s,我十分建議你購買一款亮黑色的 iPhone7 (其他的機型不做推薦,升級意義不大)。如果你手上的 iPhone 還停留在5代,不用多說了,買買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