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貍家是雕爺的產品,服務于愛美的中產階級女性,一年多的時間,成為美業O2O的老大。是典型的以服務體驗+運營為驅動的產品。
『河貍家』名字的由來:
小河貍,是自然界除了人類以外,唯一可以通過建筑物改變生態環境的物種。河貍的手藝是筑水壩,使河流的動水區變為靜水區,惠及兩岸無數物種……所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也將小河貍作為吉祥物。而今天的河貍家APP,使命是“解放天下手藝人”,為無數家庭帶來便捷服務、御宅生活。
個人覺得,這個形象一點都不萌...
一、功能
河貍家底部導航欄共有5個功能,首頁、訂單、預約、我的、更多。
我們分析下這幾個功能的擺放位置。
1. 『首頁』是所有現有業務功能的入口,默認展示此頁面。導航欄第一個位置擺放,從順序和重要性的角度看,都合情合理。
美業現有5大服務項,美容、美甲、美發、健身教練和一對多服務,大服務項下分幾個小項,都不超過3。不得不說,5個業務模塊的展示很經典,既提供了多種選擇,又不會產生過多的認知負荷。
2. 『訂單』這個功能,沒有隱藏在『我的』模塊中,是有原因的。它像購物APP中的『購物車』,對于用戶來說,預約過的訂單需要經常查看,以便能時時掌握現有的情況,以及能夠再次預約。就好像購物APP里要隨時查看購物車中的東西一樣。
小tips:具有預約、等待、以及再次購買屬性的APP,『訂單』功能很重要,會單獨拿出來作為導航欄中的一項。比如餓了么,河貍家。
購物類APP,『購物車』功能會比較重要,要單獨作為導航欄的一項。比如淘寶、京東。我們知道減少用戶的結算環節能增加付費率,去掉購物車是不明智的,因為用戶會挑選很多物品,必須有地方暫時存放這些物品。
所以『購物車』變得異常重要,對于用戶來說他要時時查看已經挑選過的物品,進行數量增減,對于商家來說,需要減少用戶的操作流程,讓他方便結算。
3. 『預約』對于河貍家是很重要的功能,對于老用戶來說,她們明確知道要預約的項目和技師,不需要瀏覽任何技師作品,也不需要過多繁雜的操作。
以前河貍家的版本把這個功能放在了"美容"那個位置,不夠直觀。新版放在了底部導航欄的最中間,高亮突出,提升了用戶體驗。
4. 『我的』頁面是關于我的信息聚合頁,簡潔清晰,小圖標畫的都不錯。
5. 『更多』作為使用最少的一項,放在最后。里面開放了"手藝人入駐"的入口,高亮顯示,突出重點,方便了更多手藝人的加入。舊版本是用"客服"功能代替的。
二、界面UI
河貍家主要針對愛美的女性用戶,個人覺得主色調非粉色莫屬。之前的版本曾用過紅色,大家可以感受下之間的區別。
三、產品歷程
河貍家因為有雕爺的背書,一年之內進行了3次融資,作為美業的免費交易平臺。
雕爺對于河貍家的定位很清楚,美業本來就是小而美的行業,一定是針對中高端客源,他們才有真正的剛需,不會受一些價格波動的影響,低端客源會在補貼結束之后分分鐘走人。
-
服務為主
服務行業必定以服務為主,尤其目標用戶重體驗,輕價格。雕爺一開始就很清楚,完全開放的平臺只會制造更混亂的行業,所以他花了很多錢,培訓技師的服務技能,規范標準化服務流程,他就是要在自己這里形成閉環,掌控服務。所以一開始以美甲為切入點的時候,美甲師都會配備河貍家的化妝箱,鞋套,垃圾袋,一些指甲油也是免費贈送,美甲師可以根據接單數累計積分,兌換指甲油。后來的很多o2o服務模式,很多得益于雕爺的培訓。
所以,河貍家本身是一個強功能,強體驗型的服務類產品,本身產品的體驗做的多好或者多不好,前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要成為一個品牌,每個環節的體驗都不能少。
- 一對多,社交新功能
當看到河貍家開始做社交的時候,有點吃驚。就像我不認為聚美或者美麗說可以做社交,他們都屬于同一范疇,只是為女性服務。
后來看到河貍家的負責人這樣解釋:
河貍家是愛美中產階級女性的服務平臺,而女性用戶天生有很強的社交需求。“所以社交功能一直是我們的關注點,滿足用戶的需求,讓更多女性用戶"沉淀"下來是此次"一對多"新功能上線的主要目的。
這么解釋也對。
這是河貍家的一對多服務,長得很像『周末去哪兒』,功能也有點類似『陌陌』的同城活動,模式又有點像『豬八戒』網站。于是,河貍家把自己的競爭對手從美業(雖然美業內還沒有對手)轉到的活動、社交。后面有一場硬仗。
其實這樣的戰略轉變還是很機智的。從美甲開始,大家接受了個人技能變現的模式,又有『在行』模式啟發,技能售賣,時間售賣,在將來都會成為主流模式。
陽老把這稱為『注意力經濟時代』,就是可以低成本,持續不斷的,生產你能抓住用戶注意力的東西,完成獨立謀生。比如個人技能出售,在線直播私教,網絡游戲直播等模式。
所以,河貍家的初衷還是基于手藝人的,所以才會有『人兒』這個模塊。
"一對多模式"的服務體驗如何還需日后的觀察,也許服務質量會下降,很多不可控。但是社交的因素可以彌補一部分體驗,前提是有好的社交氛圍。
可能河貍家也發現一個瓶頸,一對一的模式,以現有的客單價不足以支撐。而除美甲之外的項目,很多手藝人都有自己無法舍棄的店面和固定場所,所以才有"一對多"模式,想要釋放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想象,河貍家想做的,是在將來無論女性用戶有任何休閑、興趣、美容等體驗性的服務,都會立馬想到河貍家。拓展除美業之外的可能性,是河貍家現在做的事。
河貍家自己的宣傳語:
Uber解決了“車的共享”,Airbnb解決了“房的共享”,而河貍家的夢想,是解決“人的共享”——讓所有具備專業技能的人士,都可以被其他人共享,讓“服務”這件事不再被禁錮在“店”里,而是隨時隨地“動”起來!
四、變現模式
作為平臺,變現模式大多是抽成+廣告。
雕爺有很強的上下產業鏈整合能力,參考他的《MBA教不了的創富課》,雕爺很可能將美業和他的精油整合,做上游,做自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