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什么是第一時間?第一時間到底是個什么時間?你的第一時間和我的第一時間的偏差是多少?你有沒有被別人所謂的“第一時間”所敷衍或推脫?
第一時間,指突發事件發生后最及時的時間。比如空難發生或者其他各類公共安全事件發生時,記者經常會說,“某某第一時間為您報道。”,或者經常看到有領導講,我們保證第一時間解決這個問題。
具體到工作問題上,我們經常說或聽到別人說:就這個問題,我們會第一時間解決;但是,如果你的第一時間和我的第一時間有差別怎么辦?到底什么才算是第一時間呢?
公司近期正進行績效落地工作,績效考核不是按工資上浮百分之幾進行績效工資扣除,而是在原工資的基礎上按30%做基數扣減。盡管多次宣講,仍會有員工認為自己的工資隨時可能被扣減。
例:工資6000,工資結構為:基本工資30%+崗位工資40%+績效工資30%;
其中績效工資就為600030%=1800元;
若績效分數為75-80,扣除績效工資20%,即扣除180020%=360元;
昨天財務部核算工資時,發現我所負責的中心有8名員工的工資被錯誤扣減,多則近千元,少則幾百元。與中心內幾位總監初步溝通后,再與財務總監進行溝通:
1. 有哪些同事核算錯誤?
2. 如何解決?誰來解決?
3. 一定要盡快處理,第一時間完成,不能超過當天。
4. 剛剛公布績效方案,員工對扣減方面較敏感;
5. 大部分人對于自己的工資還是比較重視,特別是基于以上第4點;
財務總監給出的答復是:
1. 正在進行各項目核算,下午需立刻發工資,時間較緊,需等下午工資發下去后再解決這幾位同事的問題。
2. 到時具體會跟各位同事單獨溝通,由財務部負責。
3. 會同步把核算錯誤的員工名單列出并給到中心;
4. 專人在下班前與中心同事溝通,并會在下月將工資補發。
今天快下班的時候,中心幾位同事(主要是幾位主管和助理)私下議論,并向其他中心了解為什么自己的工資這被扣減那么多?了解后才發現,雖然財務總監表示“已安排處理完成”,但實際并沒有任何人來處理這個事項,造成中心8名同事的工資產生較大偏差。
財務總監開會去了;
財務主管反饋:我們不直接溝通,采用非面談方式,已安排助理第一時間發短信了;
財務助理的反饋是:我昨天忙著發工資,今天忙著做稅。預計做完這些我第一時間就發短信。
財務總監開會回來迷茫地說:已經安排昨天發完工資第一時間發短信了......
你看,圈子又繞回來了......
和財務總監緊急討論:
1. 在績效方案落地執行的敏感期,中心人員的壓力較大,對工資敏感;
2. 昨天已經發了工資及工資條,好多同事不了解情況,容易激化矛盾;
3. 由財務安排人員在中心的日例會上說明,哪幾位同事的工資核算錯誤,下月如何補發,并當場讀出幾位同事的名字,下來再郵件確認;
4. 對于類似與中心有關的事件,若是有些事項沒有按時完成,一定要及時溝通及反饋;中心會另行安排處理。
這個案例中,各個環節的人對于第一時間的理解和定義完全不同(其他管理問題不在今日討論范圍):
做為中心負責人:我認為第一時間應該是事情發現的當下;但理解財務有緊急工作,那么應該是完成緊急工作的當下,但不能超過當天;
財務總監:認為第一時間是指發完工資、整理好名單、想好說辭,但同樣認為必須在當天下班前完成;
助理則認為:第一時間是把這兩天相關重要工作都忙完,所以才延遲到第二天下午還沒有計劃開始。
往往,第一時間成為了推遲的借口而非努力解決問題的時間限制。所以,如果別人給你的答復為第一時間,可能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去了解,第一時間是如何界定,或者直接請對方給出工作時限,更合理:
- 確認雙方就事情緊急度、重要程度的理解是否一致。
- 確認就第一時間的定義是否一致;
- (最重要)如何不能確認第二點,直接確認具體時間,如今天下午6點前完成;或者做完手頭上這個項目即刻完成,但最遲不可超過12月30日;
這是我直接遇到的管理案例,就在昨日、就在今日,愿你不要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