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人際關系中碰到不能為自己的問題負責任的人,怎么辦?
當我們在人際關系中遇到沖突或不愉快的經歷,怎么辦?
當我們感覺到一個朋友突然在某段時間有疏離感,怎么辦?
當我們在婚姻中,發現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是一個特別愛控制的人,怎么辦?
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女兒或兒子,總是不按時吃飯,怎么辦?
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一個總是讓我們加班且不給加班工資的老板,怎么辦?
當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嘴,體重驟增,怎么辦?
我們生活中,會遇到各種界限沖突,而我們在面對界限沖突的過程中,即是學會設立界限、接受界限的過程,也是改變我們人生的過程。
界限可以幫助我們在人際關系中定位。當我們知道自己要什么與不要什么,贊成什么與反對什么,喜愛什么與痛恨什么,什么是我的與什么不是我的時,我們就是在設立界限。
我們完善和健全自己的界限是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比如與父母、配偶、子女、親戚、朋友及同事等等),所以,如何與周邊的人相處是需要我們一直學習的界限問題。
界限與你的家庭
界限與家庭之間的沖突大多是我們與原生家庭之間缺乏界限引起的。
一些與原生家庭缺乏界限的征兆:
沒有“擁有自己”。蘇西婚后定居他鄉,每次回到自己的家都會有愧疚感。因為她的父母總是很微妙地比較她和其他朋友的生活,他們會期待和蘇西一起生活的場景。所以,表面上蘇西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實質在她內心并沒有真正擁有自己生活的主權,仍屈服在父母的壓力之下。
感染病毒,無法獨立。比如新婚的小夫妻一出現意見不合或者矛盾沖突,男方或者女方就會搬出“我媽就是這樣的”“我爸就是那樣的”。在他(她)的心里,父母的觀念和想法都是正確,不容置疑的。
第二只小提琴,忽視對方。與丹結婚后,珍非常關心自己的父親,會完成父親的每一個愿望,會重視父親提出的批評和意見,這種做法使得丹被忽視,可見,珍沒有完成“必先離開才能效忠”的過程。當然,這不是說丈夫與妻子不應該和對方的原生家庭有任何的關聯,而是他們必須對自己的原生家庭設下清楚的界限。
經濟上的不獨立。成年子女因為經濟問題無法獨立,其父母繼續為他們的失敗和不負責解圍,使其永遠無法獨立。泰瑞和雪麗就是經濟上不獨立的夫妻,他們住的、用的、玩的,以及他們孩子的各項支出都是泰瑞父母出的,以致泰瑞婚后仍不獨立,無法拒絕父母提出的要求,甚至雪麗的零花錢也得找公婆商量。
情感上離不開家。成年子女情感上沒有離開家,一直做爸爸媽媽的乖寶寶。他們處理不好人際關系,經濟上無法獨立,對未來沒有打算,各項權力交給父母。
三角關系。這種關系就是兩個人不設法解決彼此的沖突,卻另外再拉一個人進來,要他袒護某一方。這個會成為界限問題,是因為那個“第三者”與沖突根本無關,他只是被用來暫時安撫雙方,或成為那兩個害怕正視問題者的擋箭牌。
不負責任的家人(父母,或兄弟姐妹)。當我們的父母一直停留在幼稚和不負責任的狀態,我們在感激父母和報答他們養育之恩的同時,依然需要設立界限。一是要分辨他們是否真的需要幫助;二是我們要量力而行;三是我們的幫助一定是對他們有益的。
面對這些與原生家庭缺乏界限的征兆,我們要分清出現問題的緣由:是自己舊有的界限問題,還是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一旦找到原因,我們就有改變的依據。
如何與自己原生家庭設立界限,特定的步驟有哪些?
認出癥狀:審視自己的生活,找出自己與父母及兄弟姐妹之間的界限問題。
認出沖突:發掘有哪些動力影響了你們的關系。
認出引發沖突的那些需要:找到原生家庭未能給予自己的需要。
接受良善:自己先做出改變,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
同時,當我們與自己的原生家庭設立界限時,還需要一些技巧:
有能力對壞說“不”。
能寬恕并赦免傷害我們的人。
選擇最好的方式去“響應”對方,以保有自己的界限。
在自由與責任中(不是愧疚中)學習愛。界限不是要求我們停止去愛人,而恰恰相反,是我們得到自由而能夠去愛別人,這才是最好的界限。
總之,我們在學會建立健全界限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我們和原生家庭的界限問題,并分清出現問題的緣由,同時,我們要了解與原生家庭建立界限的一些步驟和一些技巧,這對我們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之間建立成熟良好的關系有很大幫助。
界限與你的配偶
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婚姻關系的界限是最容易讓人困惑的。因為界限鼓勵分離,要求人成為獨立的個體,而婚姻則是要求兩人合為一體。
良好的婚姻關系一定是以彼此的自由為基礎,兩人擁有各自的生活。但是,婚姻生活又一定存在問題:
感情。夫妻之間需要彼此為感情負責。當妻子抱怨丈夫喝酒時,不應用指責的語氣,而應是表露自己的內心感情。
欲望。欲望是每一位配偶需要為自己擔負的責任之一。蘇珊讓吉姆早下班陪自己,而吉姆需要加班。當需求上有沖突時,問題就產生。但蘇珊要知道,傷害自己的不是吉姆而是自己的欲望。
“給予”的界限。給予不能超過我們的能力范圍,特別是在婚姻中,我們的愛心不能超過自己的能力。鮑伯的妻子蘭西想要有個完美的家,但鮑伯無法給予。后來,鮑伯的界限逐漸發揮功效,蘭西也學會尊重別人的界限了。
別人不需為我們的界限負責,只有我們自己為此負責。
在婚姻關系中,夫妻雙方設立界限會有“順從問題”和“平衡問題”。
順從問題:這里講的順從不是一方要像奴隸一樣順從另一方,而是要懂得愛自己。
平衡問題:這里的平衡就是要求雙方做好相聚和分離的平衡,既能保證各自的自由,又會加入彼此的渴望。
接下來,我們看看個人應如何改變:
查看癥狀。找到自己的問題。比如教育孩子問題。
辨認特別的界限問題。要辨認出特別的界限問題。比如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可能是你不能說“不”。
找到沖突的根源。沖突的根源或許是原生家庭中某種重要的關系應用到現在的夫妻生活里。比如無法說“不”,或許是因為從小父母的強勢導致你只會順從。
把好的收進來。界限不是建筑在真空中,我們需要與別人建立關系,獲得別人的支持。
操練。在那些能夠無條件愛你的安全關系中練習你的界限。比如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練習說不。
跟壞事說“不”。向你婚姻中的壞事設下界限。
原諒。原諒過去曾傷害你的人,你才能獲得釋放。
活得積極。積極地自我定位,不要讓別人控制你。
學著在自由與責任中去愛。愛從自由來,這也是界限的目標。
在婚姻關系中,我們需要良好的界限才能使婚姻關系更趨健全,也會使彼此的關系更加親密。
界限與你的子女
設立界限對子女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年幼子女。因為父母對其設限,不但會影響到孩子的處事方式和人際交往能力,還會成為孩子今后生活的一部分。
在界限范圍內,最迫切和最重要的就是有關孩子的教育界限。因為孩子從其誕生,到長大成人離開家為止,父母必須幫助其發展出健全、成熟的性格。
那么,父母在為孩子設立界限時,要滿足孩子哪些特別的需要呢?
1.保護自己
嬰兒的無助需要父母時刻照顧,否則他們無法生存。但,父母親不可能永遠在兒女身邊保護他們,保護的工作最終傳交給兒女自己,而這正是界限發揮的功效。
我們來看看兩個生活在不同家庭的孩子是如何學會設限的:
2.對個人的需要負責
首先,知道自己的需要。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鼓勵孩子用言語說出自己的需要。
其次,說出自己的需求后,還要對自己的需要擁有主權。這個過程需要父母能“管教”好自己的子女,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擁有責任感。這里需要注意幾種管教的類型:
后果是為了增加孩子的責任感,以及對自己生活的控制。
界限必須適合當時的年歲。
后果必須與犯錯的嚴重程度成比例。
再次,聰明的父母會讓孩子經歷“安全的困難”,就是讓孩子承受適合他或她年齡的后果。佩特父母讓他在上高中時就開始支配自己的零用錢,使其能為自己的不合理預算行為負責。
3.有控制與選擇的感覺
當孩子到了適當的年齡,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主時,父母就要幫助孩子自己做選擇,主動控制自己的生活。
4.延后對目標的滿足
“現在”是孩子的專利,因為他們就活在“現在”的世界里。只有幾個月大小的孩子是不會理解“稍后”的,看不到母親就會哭。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稍后”的價值非常大,我們稱為延后滿足,即一種少安毋躁,暫時控制我們的沖動、愿望、欲望的能力,以求稍后更美好的結果。
5.尊重別人的界限
孩子需要在小時候就學會尊重父母、兄弟姐妹和朋友的界限,懂得別人可以說“不”,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孩子不但懂得了自己為自己負責,還懂得了如何去愛別人。
下面,我們來看看孩子在不同階段是如何完成界限訓練的。
這里要說明的是,經過界限訓練的孩子,也不能保證都學會,還需要他們自己去聽、去學習,這也是他們的責任。
對朋友間的界限沖突,我們要記住:友誼不是容易破裂的,因為彼此之間是有感情和愛的;學會在羅曼蒂克的友情中設立界限;學會與家人及家人以外的人建立友誼。
工作給予我們的,不僅是工資和地位帶來的暫時滿足和獎賞,而且為發展我們自身的特性做著準備。
我們與家庭、朋友、配偶、子女、工作設立界限。無論與何人,我們都應該知道如何運用界限測試表來解決沖突問題:癥狀是什么、沖突是什么、根源在哪里、我們需要什么、如何開始、如何練習,等等。
希望我們既親密,又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