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祭無已:徐鍇《說文解字系傳》:“《老子》曰‘子孫祭祀不輟’是也。”已,停止。
(2)或:或體,指某個字在同一字體中的不同寫法,相當于異體字。
古人非常重視祭祀祖先和神靈,有很多字直接產生于各種祭祀活動。
“祀”字本義是祭拜神靈或祖先。其字形看上去很像一個人跪祭桌前,正在虔誠地祭祀神靈或祖先。“祀”作本義解,為動詞,也可用作名詞,意為祭神的地方。商代時,古人將“祀”釋義為“年”,如《尚書》:“惟十有三祀。”“祀”字是一個形聲字,“示”為形,表示該字的含義;“巳”為聲,表示該字的讀音。現在清明節時,人們也會采用獻花等方式祭祀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