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女語者公眾號
作者:Vincent
You must give up the life you planned, in order to have the life planned for you.
你必須放棄你計劃的生活,才能夠迎接冥冥之中等待著你的命運。
—— Joseph Campbell
生命之趣在于,沒有人能夠像做算術題一樣去主宰你的生命,雖然很多人都在這樣去嘗試。
總有那些有“經驗”的人,有那些個“模型”告訴你,今天我們選擇什么,會讓未來的生命變成什么。前提條件是,生命中發生的一切,會像科學實驗一樣,按照過去的規律和結果去重演。
但是,生命最深處的本質,一點都不像科學。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年,下一周,明天,甚至下一片刻會發生什么,我們會碰到誰,我們會感受什么,我們會認識到什么。
當你對生命越來越敏感的時候,你一定會這種感慨:在生命的表面現象下是一個神秘的維度,它承載著你妙趣橫生的人生故事。翻開任何一本自傳,拜訪任何一位有故事的老人,你會發現,他們人生中最偶然的那些事件,那些不可預見的轉折,巧妙的搭在一起構成了一道生命的旋律。
今天的社會不再有豐富的旋律,卻充滿了安全的模型。
一個可預測的學位可以帶來可預測的職業;一個可預測的商業模型可以帶來可預測的個人財產;一個可預測的收入可以帶來可預測的家庭生活;一套可預測的標準,可以帶來一個可預測的人生。
如果我們如此忙碌跟隨,拷貝一個已經發生了的故事,我們是否還有時間去演繹自己的劇本?我們打算給自己留下什么樣的回憶,我們打算告訴子孫后代,自己過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
鼓勵孩子找到自己人生的父母越來越稀少。“幼稚”他們說。富有家庭的父母像鴨子一般的把孩子趕進學校,填塞,捆綁,煎熬 – 10多年后等他走出校園,繼續抵制一切“幼稚”的想法,安排就業,催促相親…
當這些失去了光芒的一雙雙眼睛,失去了熱情的一顆顆心,剛剛開始思考未知的生命的時候,剛剛開始問自己:“為什么我們找不到真愛?”的時候,聽到:
“不小了,早點結婚生個孩子吧。”
生命可否再模式一點?
我相信,每個人被生在這個世界里都有一個獨特的使命。我還相信,我們的心一直都在告訴自己應該往哪里走,只是那些模型在不停的打斷我們。
此生此世的掙扎,也許就是在這一條未知的心路,和一片安全的荒原之間的抉擇。
本文讀完其實給予我的是一種對于內心的震顫,不得不再次想起那三個追問:
- 我是誰?
- 我從哪來?
- 我要到哪去?
如果人生真如很多人所說有眾多安全的模型可循,那既然知道了結果真的還有勇氣依照這種模型走下去嗎?就像電影一開場就被劇透了整部戲的劇情,還能否堅持把它看完一樣。如果說人生真的有耐人尋味的地方,我想也應該是在不打開這本書之前永遠會不知道會是什么故事。
依照模型只能越來越把自己活得像是部機器,提前給自己刷好了程序,并且知道會得出怎樣的結果。人類建立了社會這個大型游戲,規則已被寫好,最怕的就是那些打破規則的人,因為避免不一致傾向這種人的存在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教育承擔起了刷機的重大責任,從接受教育起就被傳授要循規蹈矩,所有人嘴上鼓勵你要創新,但一旦你做出點“出格”的事情來他們就怕得要命,因為你正在失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