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注入-從根本上管理慌張

人際關系之所以重要,就在于人是復雜的。而我們之所以說人是復雜的,就是因為我們現在對人不了解,對自身的認識不足。

1、理性的力量?

我們不能忽視先天的一些因素,但后天的力量和理性的力量是強大的,在人的行為管理上會大有作為。 理性的力量確實是非常強大的,有一門學問叫表觀遺傳學,最近的十年,這個領域的研究成果非常鼓舞人心。這個領域里的科學家,研究的是同卵雙胞胎,因為這種雙胞胎的基因完全相同,而且在母親懷孕期間的胚胎環境也相同,但是從他們出生后你就會發現遺傳特征有差異,隨著年齡和生長環境的不同,差異會越來越大。我們一定要利用這些現代的科研成果,多了解人的行為背后的深層動因,要了解其中的機制。同時我們也不要簡單地依據現在的一些基因和生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就輕易下結論,但我們要重視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這些成果來管理環境,讓人更有效地發揮出他們的能力。總之,我們要深信理性的力量。?

2、人為什么會慌張?

我們用慌張管理作為例子來談理性的力量,也就是通過理性的注入來控制我們本能反應的力量。?

大家都見過太多慌張的情況,有人給重要客戶作介紹的時候,會慌張;有人跟大領導說話的時候,會慌張;有人一下子面對重要的事情,也會慌得一塌糊涂。這都是為什么呢??

這是我們身體的自然反應,每個人都會慌張。慌張的時候,身體會發生變化,這里面有個傳導機制:第一,是遭遇了某種急迫的情境;第二,這種情境刺激意識系統發生了變化,身體里面開始分泌大量的“去甲腎上腺素”,簡稱“去甲”;第三,去甲分泌太多后身體會發生變化,反應在行為上就是慌張。這個邏輯有三個關鍵詞:情境、意識、慌張。情境讓人產生意識,意識導致內分泌系統發生了變化,然后表現在行為上就是慌張,這是一個傳導關系。?

那么,該怎么管理慌張呢?怎么去控制這個傳導關系呢?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管理你的意識。于是有人在慌張的時候會拼命告訴自己不要慌張,但結果卻會越來越慌張。有時候,也會有其他人在旁邊不停地安慰,但結果往往也是適得其反,讓你更慌張。為什么呢?因為大家都不了解意識的作用機制,沒有有效地去實施控制。?

人之所以會慌張,是因為分泌了太多的“去甲腎上腺素”。但不要以為這種神經物質是個壞東西。它在關鍵時刻可以救命,比如在路上突然看到一輛汽車向你沖過來,本能的反應就是逃跑,還沒等想明白往哪跑,頭腦中的去甲腎上腺素就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它會讓心跳加速,讓身體做好起跑的準備,只要你知道了方向,馬上就可以跑起來,所以去甲是個好東西,如果分泌得適當,它會刺激我們的大腦,可以讓我們處于一種昂揚的狀態,有助于改善我們的工作效率。?

當然如果去甲分泌多了就會導致慌張,因為我們頭腦里有一塊像電腦內存一樣的區域,去甲分泌多了,內存的效率就會降低,內存效率降低的表現就是,該說的話都忘了,該做的動作做不出來,在行為上就是慌張。所以自己勸自己,或者別人勸,如果方法不當,反而會誘導分泌出更多的去甲,最后的結果就是死機。死機的表現就是頭腦一片空白,所以慌張的管理,本質上就是要學會從情境、意識上去控制去甲的分泌水平,其中,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深呼吸。?

因為深呼吸的時候,你有一個神經會很活躍,這會有助于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但這只是救急的辦法,而且,很多時候你也不方便使用,因為畢竟在眾目睽睽下,在領導面前,你也不好意思大喘氣,所以最好使用其他方法。?

3、方法一:情感注入?

下面,有兩個辦法可以試用:一個治標,一種治本。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管理慌張的什么6個妙招、8個妙招之類的,都屬于治標的東西。但治標也有用,我建議也要學會,因為它畢竟有助于改變情境和意識。有人遇到緊張的時候喜歡捏手指,因為捏手指就改變了情境,給身體注入了一個被捏的情境和疼的感覺,這種感覺的注入,就可以沖淡原有情境,改變神經物質分泌和發生作用的環境。?

據說帕瓦羅蒂每次演出之前也緊張。作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其實他唱一晚上,大家就是聽那個高音能不能唱上去,唱上去了演出也就成功了。帕瓦羅蒂本人也擔心他唱不上去,所以,他也會慌張。而他多年演出培養的對付慌張的方法,就是上場之前必須要看到一顆釘子,看到釘子他就踏實了,他那一嗓子“多么輝煌”才能喊上去。你看,不管多大的名人都會慌,但每個人處理慌張的對策是不同的,不可以照搬。所以那些六招、八招之類的不見得都有用,要想辦法找到管用的一招或幾招。比如,有的人靠不吃東西,用饑餓感來沖淡緊張感。據說還有的人靠憋尿的感覺來沖淡慌張感。總之,都是用另外的“情感注入”來改變意識形成的環境,明白這個基本邏輯,也許對我們有所啟發,有助于找到對自己有用的那幾招。?

4、方法二:理性注入?

治本就要靠理性的力量。先仔細想想,自己為什么會慌?從根本上說,是因為自己對事情的結果有一個預期,也就是說事先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標準。之所以“慌”,就是因為擔心自己的表現和結果,達不到預期的標準,擔心事情的發展會失控,自己的期望會落空。所以當預計到今天的事,可能會慌張的時候,我建議先想兩件事: 事先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不是合適的? 我們的準備對于達到那個目標是不是已經充分了??

如果問完這兩個問題,你自然就會推演到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你已經準備得很充分了,胸有成竹到沒有慌張的理由,比如當時我把學生叫出去聊,就是幫她理清,她的研究成果做到這個份上,還有什么好慌的?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理性分析后你發現準備不足,或者自己無法完全掌控。如果是后者,那就聽天由命吧,“愛咋咋地”。人一旦“愛咋咋地”了,也就不慌了,說不定還會有更好的效果。?

在“理性注入”的基礎上,再輔之以深呼吸之類的“情感注入”,說不定可以克服我們的慌張感。這就是管理學的力量。?

帕瓦羅蒂

說明:以上內容根據寧向東教授在“得到”平臺上的《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整理,有刪改。歡迎前往“得到”平臺訂閱,汲取管理學精華。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