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沒有立體感 連不成的地圖
明明是把那一片都走遍 明明感覺就在附近在腦海中出現過 卻還是認不出來
想不起位置 記不起路線 不知道在何方
其實 就在小巷子的另一邊
就在那一頭
便是熟悉的彼岸
我該怎么辦 可以做些什么
一直在問
卻找不到答案
這幾天在老市區走訪 看著那些老房子 已經物是人非
陳舊的墻壁 脫落的墻體
歷史泛黃的記憶
雖然是白天 卻安靜著 只有不時過去的汽車引起的短暫喧囂
街邊只有稀稀疏疏的商鋪還開著 陳舊的店面覆蓋著黃沙塵埃 只有一個中老年人守著 滄桑的臉 疲倦的眼 沒有表情 只是淡漠 電視的聲音很大 或許整個空間里只有那個機器盒子里面的顏色是鮮艷的 里面的人是活潑生機的 生動了這片荒涼的時間 也只有手邊的茶是熱的燙的 溫暖了這個房間
老市區 曾經繁華的市中心啊 竟是如此的荒涼 渺渺
心酸
新興路和愛華里交界進去的那一片 貫通連接著人民廣場和最大的市場——共和市場,中山公園在附近,小公園在附近,曾經的抽紗針織廠也在附近,可以說是四通八達之處。老人說,以前,一間房子有十幾戶二十戶人家,一層樓就有五六戶,小孩就住在小閣樓,大人住下面。一出家門,就能看到幾戶人家。那時候啊,水龍頭前面,人們排著洗菜;早上,上班上學的人魚貫而出。從早到晚,熱熱鬧鬧的都是人。過年過節的時候啊,家家戶戶在門口拜神;那時候的中秋節,是各自從家里拿出一張草席鋪在地上,一群人一起喝茶賞月吃月餅。那時候啊,那時候啊,那時候小小的房子小小的床,小小的空間住著大大的家;那時候,厝邊就像家人一樣,雖然各有各的忙,但閑下來的時候卻也是彼此的伴,聊著家長里短,說說煩心的事,一天的疲憊也便消了。那時候啊,再艱難的生活,一回到家,那么一群人熱熱鬧鬧的,鬧著鬧著也便什么都忘了;雖然人多可能也會有些煩心,但那樣的熱鬧,那樣的鄰里關懷,卻是最暖心。而現在,因為發展,因為拆遷,因為治安,因為危房,搬了,走了,散了,也便蕭條了,沒落了,安靜了。只剩下一些老人還守著一些房子,稀稀疏疏,零零落落。
昔日繁華,現在竟如此唏噓。
該怎么做?
能做些什么?可以改變些什么?
看著那么好的老建筑被這樣拆了,看著那么一些老房子被拆了又棄置了,看著那么一些地荒廢著荒涼著雜草叢生,有的甚至成了垃圾角,真的好心痛。好生氣,為什么不保護起來呢?這也可以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啊!這些,都是歷史的印記,拆了就再也找不到了!這么有特色的建筑,這么可以就這樣荒廢著擱置著不問不睬??!!好心痛!
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什么才是可以真正保護到的行動?怎樣做才不只是我們的心痛,才能變成行動?怎么樣才能使政府重視讓老市區變成名片變成驕傲?
可不可以不要只剩下往事如煙?不要讓一切只變成一張老照片
可不可以不要只剩下回憶?
那是一座城市生命的印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