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司喵
若不是和寫作群里好友探討大家走偏了的專業,我恐怕永遠也不會再回頭去認真審視自己那盲從了的中考志愿、高考志愿和考研志愿。
我高考前的學生時代是在一個小城市度過的,那里的重點高中只有一所,每個年級有六個班,五個理科班和一個文科班。5:1的比例就像是一種無聲的投票,告訴我們“學好數理化”才是正途。
但我愛語文、愛歷史、甚至愛政治,愛與文科相關的一切。
小學的時候,我最大的樂趣是寫文章、投稿、發表。我是那個小學校歷史上第一個在國家級報刊上發表文章的學生,至今我還記得報紙的名字叫《中國少年報》。我愛閱讀、愛背誦、愛創作。在那個小小的年紀,我的一切課外時間幾乎都給了閱讀。
只是在那時,我不懂這是愛,更不懂人應該做自己擅長的事這個道理。群友素餡丸子寫了她因為選擇文理科和母親拼死抵抗的故事。可悲的是,我連這個意識都沒有。
依稀記得初中畢業填報文理科志愿,是在一個類似初中同學告別會的輕松氣氛中完成的。大家帶著結束了中考的喜悅,聊著天,隨意地寫下那兩個字。
并沒有人關心什么是文科,什么又是理科。沒人去想自己的選擇意味著什么、它會指引你走向什么樣的人生道路,沒人因為這個選擇而糾結,也包括我。
在那個偏遠的地方,在那個懵懂的年紀,我選擇了盲從。
在這種情況下,我以全市第二的中考成績進了理科三班,成為了同學們口中的扛把子。
然而,我扛的并不輕松,高中三年,是我被理綜折磨的三年。
任憑我怎么努力,依然搞不懂光滑界面上的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受力關系,分不清化學鍵更想拴住哪個小球。
高中畢業,我以全校女生前三的成績考進了所謂的985、211大學,家長們開心,老師們欣慰。只有我,看著140+的語文和英語,和不及格的理綜,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知為什么,有種對不起自己的感覺。
無論如何,大學還是要上的,志愿也還是要盲從的。
在聽了大姨媽們關于就業率以及鐵飯碗的慷慨陳詞后,可笑的我,本科讀了物理系,之后,又在錯誤的道路上一路小跑著讀了計算機碩士,最后一個沖刺,進了大型國企。
沒錯,為了工作機會,我就這樣在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道路上一直讀到了碩士,若不是我拼死抵抗,也許還會多一個博士。
時至今日,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仍然專業對口地在我不喜歡的崗位上工作,每當別人羨慕我工作穩定時,我總是默默地笑笑,生怕自己這個老阿姨的胸膛里那顆依然躁動的心被人看穿。偶爾也會做做換工作的夢,在夢里我有時是個暢銷書作者,有時是個熱門公號寫手。
每當看到那些活躍于自己擅長的領域、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的人,我都會由衷地羨慕,他們所散發出的那種追求理想的光芒,炙熱的,讓我覺得耀眼。
想必他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經歷了迷茫、 承受了壓力,卻也正是在那些關口,堅守了初心,抵擋住了這個社會對于專業那些根深蒂固的誤解,咽下了大姨媽們那些“都是為你好”的勸說。
所以,他們值得被厚愛,配得上這份幸福。
而我們的失敗,往往就在于總是讓理性戰勝了熱情。理性告訴我們,該聽從大姨媽們說的,選擇熱門專業,好!就!業!但其實,專業的冷與熱從來就不是絕對的。
上海發布的2016年度10大本科專業預警,就包括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新聞學、旅游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行政管理等。新聞專業從當年的熱門專業,成為如今被紅牌預警。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上海交大近幾年就業率最低的專業是國際經濟與貿易。這個專業在2005年之前,一直都是一個非常熱門的專業,但最近幾年,由于出口放緩及專業門檻低等原因,它的就業形勢變得低迷,結果就由熱門專業成為冷門。
所以,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你,請暫時忘卻熱門專業、就業率、行業天花板、平均薪酬待遇這些人生導師們慣用的詞匯,擦干大姨媽們濺在你臉上的吐沫星子,靜下來,和自己聊聊,問問你的心之所向,畢竟,雞湯點說,任何行業做到頂尖回報都是巨大的。
而對于已經錯過了那些路口的我們,可以嘗試拓展我們生活的維度,擺脫二維扁平人生,也許小叉路上也有我們要的精彩。
后知后覺的我,上個月發現了簡書,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樣境遇的簡友,他們也是迫于生活的壓力,無法破釜沉舟地改變,卻也沒有被生活打敗,執拗地在這一份田地上耕耘自己的愛好,笑看花開,靜待蝶落。
這一條小路,雖蜿蜿蜒蜒,卻也只進不退。現在,我也走在了這條小路上,重新開始看花開葉落、聽鳥訴蟲鳴,待有朝一日,我這條小路,能與哪條大道接壤,我必定不再辜負這個選擇,風里雨里,一起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