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詩里面,我最喜歡的是王維的山水田園詩。
《紅樓夢》里香菱談王維詩的好處是:“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難為他怎么想來!”
贊的就是這首《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我有時候在想,窮而后工既是一種無奈,其實也是一種真實的客觀存在。就象李煜,沒有南唐的覆滅,就沒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樣的千古名句。而王維也是,如果沒有唐的安史之亂,而王維又在安史之亂中劫后余生。那后來他的道路不應該是徹底歸隱山林,走向禪意。
一個曾官至右丞經歷繁華,又落入塵埃穿越生死的人,對生命的理解更透徹,更空靈,更能領悟生命的真意和底蘊。
從儒家的入世到道家的忘世,再到佛家的出世,王維的詩里,有著禪宗拈花微笑最深解讀。他筆下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那種灑脫自在,比起老莊的逍遙無為更有一份從容淡泊。
他還有一首《山居秋暝》更是以畫入詩,富有樂感。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世外桃源,不過如此。一個新雨后,突然感覺空氣都清新起來,秋日向晚,涼爽適意,有月光照在松間,有泉水叮咚作響,一動一靜,是詩是畫,也是音樂。有晚歸的洗衣女子和蕩漾在河面漁船,一切的一切,生動自然鮮活愜意,朋友來了,你還舍得走嗎?山中何所有,不堪持贈君,嶺上多白云,王孫自可留。
年少的時候會喜歡李白的熱情浪漫,狂放不羈,有了歲月浸染,我更愿意讀王摩詰的“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p>
不是讓生活充滿詩意,而是讓生命本身活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