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聽了好幾遍樊登老師講的《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
也許是真心信仰的原因,樊登老師每次講佛學書籍,我都覺得他講得格外好,比如《正念的奇跡》,比如《僧侶與哲學家》,比如《正見》。這幾本書,每一本我都聽了不下10遍。尤其是心煩意亂的時候,對我簡直就是靈丹妙藥,迅速就能讓我平靜下來。
《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與《正念的奇跡》是同一位作者:來自越南的一行禪師。一行禪師可以說是當今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禪宗僧人,同時他還是一位詩人、學者及和平主義者。一行禪師畢生都在傳播貼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傳遞正念生活之道,同時宣揚非暴力的和平理念。
他16歲那年越南一座禪宗寺廟出家,20世紀60年代在西貢組織了青年社會服務學院(School of Youth for Social Services,SYSS),開始投入社會運動。在越戰期間,他組織青年,建立醫療中心,并協助安置因為戰爭而無家可歸的人。1967年,馬丁·路德·金提名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護照,拒絕讓他回到越南,于是一行禪師流亡到法國。1982年,一行禪師在法國南部建立了“梅村”禪修道場,近30年來,在歐洲和北美也建立了多個“正念靜修中心”,為佛教界人士、普通人和許多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幫助,其著作也已被翻譯成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使佛教在西方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之前讀過一行禪師所著的《佛陀傳》,雖然只是一部傳記,但是閱讀的時候,我覺得莫名地開心,感覺每句話都優美得像詩,總是忍不住讀出聲來。最喜歡在陽光遍灑的午后,窩在吊椅里讀這本書。
今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感覺頭腦不爽利,就打開了樊登讀書會的APP,找到這本書開始聽。開頭就吸引到了我,描述的正是一行禪師保持正念的一天:正念地吃、喝、行走,乃至呼吸,以慈悲的眼光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
每天早晨醒來后,要對自己說:我看見藍天,心懷感恩。(醒來就意味著又活了一天,而且還是藍天,當然值得感恩!)
然后立愿:今天我打算怎么過,用正念和慈悲過好這一天。
穿衣服:身著衣服,心懷感恩,感謝制作這些衣服的工人和材料,愿人人有衣可穿。
刷牙:一邊清潔口腔,一邊對自己說:我今天一定要說出柔善的話語,不說傷人的話。
吃早餐:食物里蘊含著整個宇宙;不要辜負大自然這一饋贈;要轉化不善的心行——吃飯時修煉貪欲最好的時機,不要吃得又多又快又猛;減少生靈的痛苦,保護地球,吃得少一點;我們吃這些東西是為了更好地傳播佛法。
出門:最大的奇跡就是能夠覺知我們的腳步。晴天和雨天都要好好感受,不要抱怨。讓自己和周圍和為一體,保持正念,不要著急。堵車的時候,那就觀呼吸,情緒就會好很多。時刻提醒自己在正念之中。
他還說,辦公室就是修行的最好場所,我們可以找一處可以讓自己安靜下來的空間,給自己設置一個正念之鈴(磬的聲音),每隔15分鐘就響一聲,讓自己可以專注于一件事。
他還鼓勵我們都成為辦公室里的佛陀,端坐在椅子上,坐著也能享受靜坐的利益。工作中事事都是修行,包括接電話的時候,聽到電話響起呼吸幾下再接起來,不要把情緒帶給他人。
如何在辦公環境中解壓?學會放松,想象著自己的腳趾頭、小腿、大腿、腰部、頸椎一直到頭部慢慢放松。
總之,無論我們身處什么樣的境遇,遇見什么樣的人,一切都是在訓練我們的心性。哪怕是面對一場無緣故的非議,或者填一份繁瑣的報表,我們都要在這樣的事情面前,學會調適自己的內心。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自省;少一份煩躁,多一份從容。一切磨礪都是我們修行的助緣。
今天沒有聽完,明天繼續寫這本書。